衙门街的邻里老者在枸杞树下纳凉(照片为资料片)
林业专家朱瑞强曾为古枸杞树诊脉(照片为资料片)
沈福军总喜欢站在衙门街上介绍枸杞树(照片为资料片)
立春之后,单县融媒体中心推出人文纪实片《四季单州》,引发广泛好评。其中“霜降”一集的“枸杞桥段”是这样叙述的:深秋的暖阳,融进斑驳迷离的树影里,散落在几近冰凉的光洁地面上,向金子一样,满地流光……“枸杞树的传说”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单县古城历史文化名胜衙门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钩沉中,枸杞树就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聆听着单县往事的回响。夏秋季节,这株古老而神奇的枸杞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如同撑起的一把绿色大伞,笼罩了半拉街巷的喧嚣的宁静。微风徐徐而来,低垂的绿色枝条和艳红的枸杞果儿在阳光中摇曳,一如纤弱女子飘逸的秀发和炫彩的珍珠饰品……据说,枸杞树曾经历夏、霍、许、沈四姓四家,至今已有多年的寿龄。饱受岁月沧桑、风霜雨雪的枸杞树,已成为单县人文历史的典籍和古邑韵致的印象。作为生物活化石,表象看似一株枸杞树,其实是两株根茎缠绕而生。右株立足古屋檐下,9根藤干如游蛇般簇拥环抱;左株根植房内,枝干“破壁”而出,盘根错节,跌宕起伏。枸杞枝条在距地面约3米高的空中交织一体,形成约20平方米的树冠。值得考究的是,枸杞树干之间立有一块石碑,碑文已不复存在,仅能看清“圣旨”二字。两株枸杞树合抱“圣旨碑”,在衙门街流传着“一碑担两株”之说。
枸杞树如今的主人叫沈福军,对枸杞树的寿龄,他也“说不清楚”。单县文物专家曾鉴定认为,“圣旨碑”为元代碑体造型,或主人纪事而立。二十年前,一位当时96岁的姜先生回忆说,他的奶奶曾告诉他,其嫁到衙门街时,就见到石碑和枸杞树,而当年的枸杞树亦有年的生长期。可见,枸杞树龄应有岁,堪称“生物活化石”和“生态文化遗产”。令人费解的是,曾有人移栽根部的新苗,却难以成活。于是,众人认为,枸杞幼苗与母体同根共脉,生死相依,难舍难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单县政府因为保护枸杞树而没有拓宽衙门街,从而留住了古邑风貌。沈福军告诉笔者,曾经有外地人出价百万元收购枸杞树,被他们全家人异口同声拒绝。“在我们心中,古枸杞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亲人,是传家宝,怎么能卖呢!”沈福军说。该枸杞树全身是宝。沈福军认为,春采枸杞叶,名曰“天精草”;夏采花,名曰“长生草”;秋采子,名曰“枸杞子”;冬采根,名曰“地骨皮”。其叶、花、果、根均可入药。每到收获枸杞子,邻里百舍各自索取少许,冲泡成汤,细细品味。
“这枸杞子有润肺、清肝、滋肾、益气、明目、祛风、生精、助阳、补虚、强筋等功效。”老中医张先寿说。其实,老街坊们看中的不仅是枸杞的保健价值,还有一种深邃的文化情怀。枸杞树下,老者围坐,幼童绕膝,一顶绿之冠,一杯枸杞茶,细品“远古陈香”,感喟“时代变迁”,文化韵味不觉间氤氲心头……据悉,枸杞树及其所属的衙门街被纳入单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成为一道靓丽诱人的文化景观。(文/图通讯员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