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村里全体党员干部做示范,领着大家一起干,觉着放心、踏实。”单县时楼镇郑新庄村村民郑义芳,最近决定跟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签订土地入股协议,成为合作社的股权所有人。郑新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跟村里的饲料公司签订收购协议,保证所有粮食都有销路,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生活更加幸福。 近年来,单县创新开展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双领双增”行动,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领办企业为载体,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互融互促、规模经营、多元创收,解决了“资金+产业+组织形式”三大难题,推动经营性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群众和集体“双增收”,蹚出了一条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要兴产业、富百姓,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单县县委书记耿振华表示。 党支部领办,互融互促多元增收 霜降时节,单县蔡堂镇管庄村党支部书记惠明稳和合作社成员到药田察看中草药长势,“基地种了菊花、葛根、丹参、黄芩、半夏,亩产在公斤左右,市场价从16元/公斤到元/公斤不等,纯收益非常可观。” 5年前,惠明稳还在为村里的特色产业发愁,村子里总耕地面积在亩以上,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没有产业链,土地效益很低。如何从源头上解决发展问题?村“两委”提出由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通过“学着干”“帮着干”“领着干”的方式,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鼓励村民自己找到发展路子。 惠明稳带着村“两委”和合作社成员到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考察学习,经过充分讨论,决定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将皂角树、半夏、丹参、菊花等林药结合的中草药特色种植确定为村内主导产业。惠明稳自己先尝试种植了10亩丹参及菊花,最终亩收入达到元左右。村民见到实惠,纷纷开始跟随学习种植。 目前,管庄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扩展至亩,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实行订单销售、定点供应。为进一步扩宽增收空间,建设了平方米烘干车间,每年可生产菊花茶、葛根茶、丹参茶等中药养生茶吨,包装加工车间每年可精包装菊花茶、丹参茶等养生茶2万件,去年仅生产养生茶就增加经营性村集体收入20.5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共注册合作社个。其中,村集体主要以固定资产、集体土地、货币资金、管理服务技术等入股,村民主要以土地、劳动力、房屋等入股,通过抱团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技术含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降低了农业风险,提高了群众、村集体收入。 高韦庄镇马寨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天耘(山东)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单县黄河故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国一芦笋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发展村企联营。通过村企联营、领办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近千亩,建设了羊肚菌种植基地、芦笋种植基地、樱桃种植基地等规模大、风险低、效益高、带动强的农业项目,实现了产业融合式发展。 “头雁”方阵领航,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建设,注重从致富能手、优秀返乡创业人才、优秀退役军人和返乡大学生中,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对集体经济发展有意作出贡献的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特别是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俺们苗书记,真牛!”乡亲们口中的苗书记是单县高韦庄镇高刘庄村党支部书记苗秋菊。她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主动担起全村发展的重任,多次带领村“两委”班子外出考察,跑遍了周边的“头雁村”“富裕村”,学习先进的发展理念。 杨楼镇崇福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刚成立时,无人敢主动认领股份,崇福集村党支部书记孟祥国号召所有村干部带头,党员优先入股。在他的鼓励带头下,全体村干部和党员都认领了股份,村集体以车间厂房资源入股,15名村民也踊跃报名参股,合作社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当年合作社就为村民托管土地余亩,实现收益3万余元。此后合作社积极延伸生产链条,筹集资金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购置先进精加工、深加工生产设备。目前,该合作社已经形成原麦、面粉、面条、馒头等多层次产品体系,远销济南、青岛、江苏、四川乐山等地区,年收益突破30万元。 全县多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各有千秋,共同点是以乡村振兴为己任,立足农村发展实际,精准选择特色产业,有序推动项目任务落实,夯实乡村经济发展基石,他们共同组成了一支本领过硬的“头雁方阵”。 多层次金融支持,激发创新创效活力 “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以政策性担保注入低成本资金是刺激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工具。”单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林表示。单县县委县政府通过统筹各类涉农资金,设立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实行集中投放,有效解决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俺种的板栗蜜薯超甜超软糯,刚从地里收上来没两天就被抢购一空,这多亏村里帮俺贷了款!”高韦庄镇仵袁庄村村民张昌平说。在对板栗蜜薯进行种植可行性和收益分析后,村里主动帮他解决了资金难题,为他申请到50万元“惠农贷”资金。利用这笔资金,张昌平大力发展蜜薯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能手和种植大户,年收入达50余万元。前唐庄村村民高爱礼同样利用“惠农贷”资金90万元,加工生产红薯粉条,年收入达余万元。 谢集镇刘楼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和郭村镇东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曾分别获取低息贷款万元、万元用于流转土地开展集约种植,为全省大范围流转土地开展集约种植提供了示范。高韦庄镇韦洼村于年申请了“县委书记工程项目”及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共万元,利用村北废弃窑厂土地建设了平方米的毛衣、手套加工车间,购置编织机器30台。一年时间,该车间增加村集体收入15.8万元,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收益。 目前,单县农业担保贷款累保户、10.8亿元。通过充分运用“县委书记工程”专项列支、“鲁担惠农贷”“强村贷”等政策工具,集约经营土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既实现农户受益、村集体经济增收、农业增效,又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得乡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傅子栋 王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