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规模的种植基地仔细检查原料使用显微镜查看菌类质量家门口就能挣钱,农民乐开颜食用菌智能化立体吊袋大棚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广大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外工作或兴业,这部分人对农业发展、农村现状、农民的需求比较了解。而在外工作或创业过程中,他们不仅积累了财富,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和市场眼光。吸引这部分人回到家乡,参与家乡建设,他们将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力量。在单县蔡堂镇李寨村,马振龙就是这样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不仅为他带来了财富,还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更为村民提供了一条致富门路。大学生返乡种蘑菇“人家大学生就是有眼光,当初谁也没想到他能把这事做这么大!”在单县蔡堂镇李寨村的一座食用菌大棚内,几位正在采摘白玉木耳的村民说起马振龙交口称赞。而就在四年前,马振龙却是在众人质疑的眼光中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年,马振龙刚从泰山学院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种蘑菇,同样是大学生的女友也跟着他回到村里。没怎么干过农活、所学又非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回乡搞农业,这难免让村民产生怀疑,他的家人也不理解。马振龙介绍,他当初要从事食用菌行业并非心血来潮。大三时,他和同学组队参加了山东省工业机器人大赛获得三等奖。之后,团队几个人商量着在机械自动化方向创业。但由于资金等问题,这个想法最终没能实施。不过,这次却激起了马振龙创业的雄心。于是,他开始留意各种信息,寻找创业的机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食用菌行业,对多地进行考察后,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既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我感觉这个产业应该是农村能最先实现现代化的产业……”村里有人有地,于是,马振龙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老家,着手创业。从最初的几个简易大棚,到现在的28座食用菌智能化立体吊袋大棚,4座标准化立体发菌室,现代化液体菌种培养无菌室及生产流水线车间各1座,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仅如此,每到蘑菇、木耳等食用菌采摘季,附近村民都可以到马振龙那里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随着马振龙的产业越做越大,村民的目光也由最初的质疑转为佩服。学以致用,他的眼光更远相对于普通村民,大学生学习能力更强,思路也更开阔,并能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事业中。马振龙便是如此,这种能力将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创业之初,马振龙和一般的种植户一样,购买别人生产的菌包进行培育。和一般种植户不一样的是,马振龙培育食用菌的同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不断到一些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考察学习,逐渐掌握了制作菌包的技术,开始自己制作菌包。年之前,马振龙还是用传统的方法使用固体菌种制作菌包。在一次考察中,他了解到使用液体菌种发菌快、周期短,成本也更低,又转而研究使用液体菌种制作菌包。在他的钻研下,不仅培育出了黑木耳和羊肚菌、黑皮鸡枞菌,甚至还培育出了罕见的白玉木耳、金耳,这让周围的人大开眼界。而马振龙也没有荒废大学所学专业。马振龙介绍,其实他在大学期间考察创业项目时,看到大多数农场还是使用传统的方法做菌,他感觉很多环节可以实现自动化,这也是他当初选择食用菌行业的一个原因。如今,在马振龙的基地内,打料、灭菌、装袋等环节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工人只负责装料即可。虽然马振龙的产业已颇具规模,但他的目光不止于此。马振龙介绍,他已经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目的就是为了带领乐于参与的村民种植食用菌增加收入;他还计划研究食用菌的深加工,既可以解决食用菌的销路,又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还可以吸引在外打工的青壮年返乡,共同建设家乡。政策扶持,让“归雁”成为“领头雁”返乡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何吸引他们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家乡,“筑巢引凤”尤为重要。马振龙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李寨村党支部书记吴金凤介绍,作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村“两委”对马振龙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