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2
记南校区建设者们
年3月16日,单县一中南校区开始动工建设,两年后的今天,这里耸立起了一座座大气磅礴的楼房,铺就了一片绿茵操场,弥漫着莘莘学子的琅琅书声,飞扬着美好的青青梦想。而如今光鲜耀眼的校区背后,铺满了开拓者挥汗前行的足迹,更承载了一中人勇攀高峰的追求和梦想。
学校领导班子在工地调研
两年来,从杂草丛生到鸟语花香,从残砖断瓦到高楼林立,从乡野村落到知识殿堂,其间凝结了时人的艰辛,彰显了勇者的气魄,承载了梦者的追求。今天,在书声琅琅的校园中,让我们走近这些勇担使命、栉风沐雨的逐梦人,共同感受他们奋斗的激情,品味收获的甘甜。
“南校区是县委、县政府响应山东省人民政府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号召,为发挥单县一中的名校辐射作用,筹资5.2亿元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筑设计由青岛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菏泽城建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设计非常的高端大气,设施非常先进,学校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各项配置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一说起他们的工作,南校区校长李荣华就显得格外兴奋。“建设南校区,是学校发展难得的机遇,是学校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都充满了深深的感情,我为新校区的建设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李荣华校长在工地
新校区要建设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信息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等22座,标准操场一处,建筑面积达到十七万平方米,建设工程量极大,同时学校提出要在年秋季建成使用。重重的担子压在每个投身新校区建设的人身上,他们分秒必争,白天时间不够就用晚上补,工作日时间不够就用休息日补,目标只有一个:坚决完成任务。
每天早上六点半,李校长就来到工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生活。七点钟,建筑工地的三百多名建筑工人们各就各位,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工作。李校长要先和工友们巡视一下工地。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整个工地转一圈大约要走2公里的路程。李校长一年来每天至少要反复走4次。
县委书记、我校“第一校长”穆杰在工地调研
召开现场会,解决施工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调度工程进度,协调用水用电用料,监督工程质量……都是李校长所在的工程指挥部每天的工作。“设计好的图纸在施工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些是很难实现的,有些是设计时预测不到的,这就需要在现场不断调整。”校区副校长都德华说。在建设现场,遇到问题就临时组织会议,召集设计院、监理方、审计方、施工队伍一起协商解决,达成一致意见。这样的会议,没有时间点,只要出现问题,就要开会讨论,方便面也因此成为指挥部一班人的家常便饭。
都德华副校长在工地
创新建设思路,指导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建设质量,是李校长反复琢磨的事情。新校区设计安装全校中央空调系统,对输电线路的要求极高。为了协调解决预埋输电线路问题,李荣华校长带领副校长都德华、总务主任贾景国等一班人,反复与设计方、施工方协商,多次征求第三方设计单位意见,创新施工方案,既解决了高峰期用电问题,又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工程进度,指挥部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办法,加强巡查监督,时时督促。贾景国是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成员之一,主要承担后勤和基建工作。他介绍说,从年10月份开始,南校区几乎一天一个样,昨天还泥泞不堪的土地,今天就凝固好了水泥路。他和同事们每天一大早就赶到工地,晚上10点后才能回家,中午也只能在简陋的指挥部工棚内短暂休息,一双胶鞋只穿二十来天就磨破了。都德华副校长一度因为劳累过度,饮食锐减,肠胃功能出现紊乱。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从没有喊苦喊累,时刻揣在心里的是投身新校区建设的荣誉感,是对学校未来大发展的期许和渴望。
在南校区,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巨大的期望和压力。据贾景国介绍,一般作为甲方,就是委托设计院把图纸设计好,交给施工方施工,而南校区建设是采取全面介入监理公司、设计院、施工企业工作的方式,监督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这无疑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为了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的建设,加班加点如同家常便饭。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工期最繁忙的时候,晚上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有的同事扭伤了腰,有的腿脚都站肿了,仍坚持工作。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干劲十足,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新校区的建设上。日复一日,在尘土飞扬中,在泥泞不堪的工地上,他们用汗水和时光筑起了一中新校园,用坚持和耐力为师生交出了满意答卷。
历经日夜不休的机器轰鸣和烟尘翻滚,年9月,南校区犹如慈爱的母亲张开她温暖的臂膀,拥抱了第一批孩子,并一路呵护着她的孩子们茁壮成长,筑梦未来。
左起:杨博、王本忠、齐洪具、都德华、李荣华、贾景国、高波、刘旭凯
在年庆祝教师节的大会上,南校区建设指挥团队被授予“感动校园年度团队”。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李荣华、都德华、贾景国、齐洪具、王本忠、刘旭凯、杨博、高波。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扎实苦干,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单县一中精神,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最美丽的青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