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着力推动菏泽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度,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组织编制了《菏泽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年)》。记者了解到,《菏泽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年)》提出了“一个文化旅游核心区、两条精品旅游带、七大文化旅游集群片区”的空间布局体系,明确了黄河、红色、水浒、产业转型升级、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乡村旅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淡季和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品牌创建、市场主体培育、智慧文旅十二个方面重点任务。
“中国牡丹之都”为全市总品牌定位
在《规划》中发展定位部分提出了“中国牡丹之都”这一全市总品牌定位和各县区品牌及系列专项品牌。发展战略部分提出了着力打造“世界牡丹文化旅游核心区、黄河文化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山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休闲度假目的地、水浒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分期目标和展望到年的远景发展目标。
《规划》的整体推进期为年至年。在这期间要求空间格局基本构建,文化旅游项目全面推进,建设一批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水浒好汉城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浮龙湖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4-5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全面开发多种文旅新业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基本构建,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新动能主导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深化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中国牡丹之都”“水浒故里”“黄河入鲁”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丰富文化内涵,建设山东文化旅游融合先行区。创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菏泽模式”,即“以文立旅,以旅兴文,品牌引领,非遗突破”。作为后发展旅游目的地,通过地域文化提炼出区域品牌形象,借助文化的内在深厚价值展示地域文化旅游形象。传统文化要对接时代需求进行充分转化,要对应新生代游客的消费心理进行开发,创造传统文化对接现代化的文化卖点。
名人生平故里、传说故事、历史典故要原汁原味地原点打造,通过多种现代手段恢复历史场景,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方式。厚重的农耕文明、灿烂的鲁西南文化要活化利用,向旅游产业全方位拓展转换成多种旅游业态和多元要素产品,打造一批好吃、好看、好玩、好听、好学、好买的文化旅游产品。从“一都四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找寻时尚的元素与符号,借助文化演艺、非遗剧场、特色街区、文创产品等方式实现非遗与民间文化的复兴传承,以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旅游化利用实现旅游目的地的突破发展。
强化文化旅游业整体空间布局
按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强文化旅游业整体空间布局,突出串珠成链、连片成面、集群发展,优化完善“一个文化旅游核心区、两条精品文化旅游带、七大文化旅游集群片区”的空间布局体系,实现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七区支撑。
文化旅游核心区主要涵盖牡丹区、市开发区和市高新区。两条精品文化旅游带是“黄河文化旅游带”和“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以黄河大堤风景廊道为纽带,以构建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重要节点为总目标,涵盖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涵盖单县、曹县,以“黄河水上长城”为品牌,以黄河故道沿线道路建设、景观提升与生态环境营造为重点,建设黄河故道绿色长廊。七大集群片区是定陶中华商圣文化旅游集群片区、曹县八里湾文化旅游集群片区、成武千年湖城文化旅游集群片区、单县古城文化旅游集群片区、巨野金山文化旅游集群片区、郓城水浒文化旅游集群片区、鄄城孙膑文化旅游集群片区。
其中文化旅游核心区充分体现菏泽牡丹特色和地域品牌特色,以牡丹包装菏泽城区,打造高品质牡丹花城。整合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中国牡丹园、国花牡丹园等,以城区北部村落及其周边空间为载体,凸显菏泽“大田牡丹”的特色。同时,抓住城市发展由“赵王河时代”跨入“万福河时代”的契机,推进万福河景观带、七里河湿地公园、环堤公园、赵王河公园等城市建设旅游化进程,营造特色景观,拓展旅游空间,融入旅游业态,打造夜间演艺,繁荣夜间经济,做大城市旅游载体空间。着力打造林海水邑环城游憩带,发展精品乡村旅游,突出牡丹花城的生态底色与游憩特色。(记者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