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往事单县南城街道刘海村

编辑/朱秋霞

刘海行政村位于南城街道西北部,南城办事处境内,距南城街道1千米。东邻南旧关村,西邻郭黄庄村,南邻单楼村和七里庄村,北邻老山顶社区,辖刘海村、黄林村和安乐窝村三个自然村。

沿革年成立单楼初级社;年与单楼、郭黄庄、安乐窝、黄林等5个村联合,组成单楼高级社;年4月公社化时,属单楼大队;年1月体制调整时,属城关人民公社郭黄庄大队;年12月撤销城关公社设立城关镇,成立刘海大队,管辖刘海、安乐窝、黄林3个自然村;年9月,撤城关镇设单城镇,将刘海生产大队变更为刘海行政村;年11月撤单城镇设南城街道办事处。

村名由来

刘海村位于南城街道西北部,南城街道境内,单州路西段。距南城街道驻地1.5千米。东邻南旧关村,西邻郭黄庄村,南邻单楼村,北邻老山顶社区。年,棚户区改造,将刘海北半部拆迁。

明正德年间(-年)刘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西为漫河,雨季汪洋如海,故以刘海名村。

黄林村原址位于南城街道北部,南城街道境内,文化路南段,距南城街道驻地米,东邻卯庄村,西邻刘海自然村,南邻伯爵花园小区,北邻纱厂小区。年8月,棚户区改造,将黄林全村拆迁。

清乾隆年间(-年),此地为黄岗镇黄后楼村黄氏的老林,时住户黄氏系护林户,后发展成村,遂以黄林为名。

安乐窝村位于南城街道西北部,南城街道境内,单州路西段,距离南城街道办事处驻地1.2千米。东邻第二实验中学,西邻老山顶社区,南邻刘海自然村,北邻老山顶社区宋庄村。

清乾隆年间(-年),此地为单县城里朱氏的田庄,住有赵、吴二姓,村东南角有座土山,朱氏建客厅、凉亭于其上,常在此饮酒作乐,故得安乐窝之名。

村庄名人

张奉先清末济南统领显武将军,据民国十八年《单县志》记载:

张奉先,字良臣。同治元年,投效嵩武军张曜营,剿匪出力,赏六品军功,积功至千总,归标补用。七年二月,在直隶饶阳,击捻匪,获匪首张五孩等,以守备捕用。八年随嵩武军剿甘肃回枪,毙贼目丹玉振等,升都司。九年,攻克王家疃逆回老巢,赏戴花翎。宁夏一带,逆回肃清,擢游击加副将衔。光绪十三年,山东巡抚张曜礼委赴汶上县境,接带嵩武军左营。十九年,捕获梁山匪杨木等,留东,补用参将。二十年,中日启衅,赴奉天盖平防剿,中弹被获,嗣合议成,回国,革职。二十五年,山东巡抚毓贤,奏调来东,统领左字亲军十营。二十六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委帮统先峰队兼带左右两路各营。三十二年,东抚杨士骧,札委招募海防三营,驻烟台通申岗,以积劳成疾,卒于军。赐恤,准入本籍,县城内治丧。告赠显武将军。从祀济南张勤果公祠。

村庄往事

集体时期年,刘海村属城关人民公社郭黄庄大队,当时郭黄庄大队分为9个生产队(郭黄庄1~5个一产队,黄林为第6生产队,刘海为第7、第8生产队,安乐窝为第9生产队)。土地以生产队为单位耕种,每个生产队有队长和副队长、会计、保管、记分员各一人,有各自的牛屋和仓库,出工干活和开会等。村集体所有的活都由队长统一领导,以队长敲铃为号,工分是10分制,一天三晌,早上2分,上午和下午各4分,记工员有权扣工分,迟到早退、不听号令都要扣工分。生产队每年年底决算,按照全生产队劳动力参加劳动的平均数为准,来确定农户是否缺工分、是否余工分,工值二毛钱,缺者往外拿,余者得。

治理盐碱地公社化时期,没井、没电、靠天吃饭,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高粱、地瓜等,刘海及所管辖的黄林和安乐窝村,三个村庄的土地均系盐碱地,满地白花花的盐碱,种不成庄稼,只有一种叫“鸭子嘴”的杂草抗盐碱可以生长。种啥啥不成,吃不饱,穿不暖,日子十分艰难。人们没办法,就到盐碱地里用砍、耙、剐等方法扫盐土。剐了盐土用来制作小盐以备家用,多的可以卖钱。

年,郭黄庄大队将近百亩土地无偿献给了单县人民武装部作为劳动基地,(年建成民兵训练基地和打靶场,年建湖西花园小区。)“军民是一家,军民鱼水情”,武装部在当时没少帮助刘海村,农忙时帮助生产队收割、打场,特别是为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用拖拉机深耕、深翻、给肥料等。武装部的劳动基地安装了一台20千瓦的变压器,负荷根本用不完。村集体就利用这机会,购买打面机两台、磨米机等,解决了本村的吃面问题,告别了推石磨的时代。另外,村集体派人拉地排车去外村收粮打面(加工费每斤3厘),另外把打面时的飞面和抛洒物集中起来还能养猪。每逢春节、中秋节,村集体把养肥的大猪杀了分肉,肥瘦搭配,按人分配。

为治理盐碱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实行大兵团作战,农业学大寨,人人参与劳动,对所有土地进行深翻深刨,挖台填沟,桐粮兼作,利用武装部的拖拉机深耕,施用磷肥和氨水,最终改善了土壤质量,使盐碱地变为良田。

文化教育年,村集体、各生产队出钱,派劳动力建了扫盲夜校,校舍共三间土坯房,由城里下乡的揭先生任教,老师办公住宿生活共一间。后来成立了小学一、二年级,教学条件很艰苦,黑板是木制的,往墙上挂,课桌是土坯的,学生自带板凳。年,刘海建设了小学(1—5年级),课桌、板凳全是木制的。

“饭场”记忆上世纪70年代,张存武家门口有一亩多的空闲地,干净又宽敞,栽有槐树和柳树。一到夏天都在此地乘凉,生产队开会、分油、八月十五分月饼都在此处,平时半个村庄的劳动力一到饭点都会端着饭菜,用筷子插上一串窝窝头(大多是用地瓜干做的),把饭菜放在地上,十几个人蹲坐一圈,相互品尝着各家的饭菜,吹着牛皮,拉着闲呱,等待着队长敲铃上工。天长日久,大家便称之为“饭场”。每年一到农闲时期,庄上请来说评书、唱花鼓和棉花落子的,一唱就是十几天,曲目有《杨家将》《薛刚反唐》《薛礼征东》,每户集资一两块钱作为报酬,每天晚上,村民吃过晚饭,搬着板凳围坐一圈,听的都很专注,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代销点也叫合头社,年,村民邹守荣借用大户张奉先后人张文丙家的一间土坯房,经营烟、散酒、糖、散酱油、醋、盐(盐可以用鸡蛋换,鸡蛋换盐两不找钱)、针头线脑、铅笔、本子及各种生活用品。每逢过年过节也经营一些糕点之类的。70年代后期改名为代销点,意思是为供销社代销售所有商品,计划经济时期,必须按照供销社规定的统一价格销售。年迁往其家中,名为代购代销点。年迁至湖西路优惠商店,后发展为万全超市。

村庄变迁

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除了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地瓜外,经济作物棉花、花生、烟叶等面积加大。由于二氨、尿素、磷肥等化肥的使用,各项农作物的产量大副提高,特别是棉花的丰产,卖棉花得排两三天队才能卖上。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就开始打井拉电,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村民陆续购买了十二马力拖拉机,拖拉机的用处非常大,农忙时收割庄稼、打场轧麦、机耕播种,农民闲时靶场、拉土去城里卖钱,还能换土杂肥。还有购买“飞虎”牌汽油三轮车专门拉客的,人们一年到头总也不闲着,每天都想办法多赚钱。

年全村用上照明电,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用电量不断增加,用电高峰时变压器超负荷,多次被严重烧损,不断更换变压器,不得不实行家电网改造,由原来的20千瓦、50千瓦、千瓦、千瓦、千瓦、千瓦逐步增加,到5年农电网改造分台区供电,才真正解决了供电压力大的问题。

年,由县水利局扶贫建设了水塔,利用了原单县化肥厂的废弃机井,每户一百元把自来水安装到户,取代了压水井。使用了十多年后,1年因刘海农贸市场迁入,3年机井就不再使用。同时与单县自来水公司协商使用原来的自来水管道,由自来水公司供水,年改为卯庄扶贫井供水,铺设管道从黄林经过。年因黄林棚户区改造,主管道被废弃停用。年改由单县桑德自来水公司供水。

年10月初刘海西棚户区改造,年3月开始拆迁,安置在刘海原址东半部,刘海市场西侧江南绿城,同年8月黄林全村拆迁。

刘海农贸市场年,由刘海村两委运作筹划,经县有关部门批准,于1年投入建设并使用。最初由南店子农副产品市场迁至刘海,规模小,仅有四排80间门市,露天摊位仅有20余亩,摊位设置也非常简单,两头用砖砌上,放上楼板便是摊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容纳压力越来越大。年,对刘海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投资建设。首期在原市场两侧建设四边为门市的商住一体房间,中间为南、北大棚和水果批发摊位余个,建成后将老市场的经营户全部迁入。第二期将旧市场的原有建筑物推倒,重新规划建设为商住一体的楼房,形成现在的新旺街区。

资料收集:王福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27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