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出实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素有“中国牡丹之都”之称的菏泽,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是山东省2个扶贫工作重点市之一,也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数据显示,年初,省标以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4万人,占全省的37.7%。近年来,菏泽抢抓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大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累计减贫.15万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菏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目前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巩固成果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山东报道组于近日走进山东,专访了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

人民网记者:菏泽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如何让易地搬迁由最大难点变为最大亮点,为当地百姓脱贫“开良方”?

张新文:如何让14.7万滩区群众摆脱黄患危害、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这是菏泽发展绕不过的一道坎,也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

解决滩区群众贫困问题,易地搬迁是治本之策。菏泽于年先后启动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两大“百年工程”。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做好“领、谋、解、严”四字文章,全力加快工程进度,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领”字强基,凝聚工作合力。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黄河准区居民迁建领导小组,按照“市级统筹、县负总责、乡村具体抓落实”的原则,层层扛起主体责任,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落实。东明县、鄄城县、牡丹区全面落实指挥部作战机制,一个村台成立一个指挥部,靠上协调服务,全市共有余名工作人员驻扎一线、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有效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

二是“谋”字在先,精心做好规划。在村台社区建设方面,本着既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又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的原则,着眼于把握滩区迁建与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黄河行洪等方面的关系,在深入开展入户调查、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全部拟建村台、社区的规划选址、行洪评价、环评、震评等进行科学论证。在产业发展布局方面,抢抓当前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借助外脑编制黄河滩区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县区和专家的意见。

三是“解”字为要,突出问题导向。我市采取就近淤筑村台的做法,是一个新的尝试,与以往淤筑村台的方式相比,工程量大、时间紧迫,在施工中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一般问题一线解决,疑难问题例会协商解决,特殊问题调度协调解决,确保了工程有序推进。

四是“严”字当头,确保工程质量。我们严格落实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的“六个统一”要求,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严把材料采购关,规范建筑材料采购、进场、验收等流程,设置建筑材料陈列室,实现可追溯。严把建设过程关,发挥项目管理公司、监理公司及主管部门作用,定期开展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把工程验收关,推动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验收形成闭环管理。

人民网记者:近年来,菏泽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取得哪些成绩,积累了哪些经验?目前,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怎么干?

张新文:菏泽是山东省2个扶贫工作重点市之一,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工作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一是创新实施“三个一”脱贫攻坚工程,夯实扶贫工作基础。

“一户一案”精准扶贫,在全国第一个绘制“全市贫困人口分布地图”“全市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分布地图”“全市产业扶贫分布地图”三张扶贫地图。

“一村一品”产业扶贫,依托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帮扶、土地流转等方式,把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生产经营链条,探索出了“政府投资、企业运营、贫困村资产收益、贫困户入股分红”的产业扶贫模式,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个,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近10万人。

“一人一岗”就业扶贫,探索创建“扶贫车间”模式,引导就业门槛低、产业发展稳定、增收效果好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向贫困乡村布局,帮助有劳动能力但不便外出打工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二是创新实行“会诊制”,提升帮扶实效。医院专家会诊制度,组成扶贫工作队入户“访贫问诊”“开出药方”,帮扶干部“照方抓药”,贫困户精准度、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是创新设立“两项保险”,破解因病致贫难题。为全市所有贫困人口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贫困群众看病自费部分平均降低到5%左右,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难题。

四是创新推广“电商扶贫”模式,拓宽产业扶贫领域。立足农村电商发展优势,创新实施“一条网线、一台电脑、一个网店”工程,拉动网络创业,带动脱贫致富,全市共有个贫困村发展电商,受益贫困群众2.5万余人,其中43个贫困村发展为淘宝村并实现整村脱贫。

五是创新兜底保障模式,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针对特困儿童教育难题,探索建设了养教并重的全日制寄宿式公益博爱学校,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针对贫困老人安居难题,探索建设了套集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养老周转房,确保贫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针对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与中国工程院王琦院士合作,创新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扶贫”工程,通过培训乡村医生、健康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同时,还建立了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认定即时帮扶人口户、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虽然我市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61.4万人脱贫享受政策、占全省三分之一,需要兜底帮扶的人口超过30万人;帮扶联动机制还有待完善,工作的精准度还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干部厌战情绪有所抬头等等。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决战总攻的最后关头,我们将尽锐出战、加劲努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聚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以乡镇为单位,在全市集中开展脱贫成效“再评估、再核查、再提升”活动,精准查摆脱贫成效和政策落实方面的短板弱项,一户一户规范提升,一项一项整改清零,全面提升脱贫工作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成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鄄城县、单县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重点围绕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衔接、相对贫困标准确定、贫困对象识别退出、帮扶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等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同时,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体制机制、政策保障、产业发展、治理体系、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讲好菏泽脱贫攻坚故事。系统梳理脱贫攻坚以来各项工作,把脱贫攻坚蕴含的制度优势、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总结好,把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提炼好,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总结推广脱贫典型,讲好菏泽脱贫攻坚故事,传播菏泽好声音,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努力把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焕发出来的精气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网记者:菏泽市在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如何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新文:发展是脱贫的基础和前提,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要靠发展。去年,为尽快从根本上改变欠发达面貌,加快实现“后来居上”,在多方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全力推进重点产业、乡村振兴、城市功能、营商环境“四个突破”的总体思路,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一是全力推进“重点产业”突破。聚焦提升菏泽硬实力,围绕强化财源建设,全力推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点打造“”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后来居上的工业支撑。特别是把生物医药作为第一主导产业全力培育,组建种子基金和产业基金,对先进科研成果进行源头投资,提供全流程定制平台,打造全产业链聚集的专业园区,加快推进占地4平方公里的现代医药港建设,全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高端材料,推动化工产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向高质高端高效转型升级。健全完善“单月调度、双月座谈”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扎实做好企业纾困帮扶工作,努力推动民营经济突破发展。持续强化产业链招商,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园区功能,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

二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突破。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位,加快20个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牡丹、芦笋、山药等特色产业,着力夯实产业振兴基础。突出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等七项治理行动,彻底扭转乡村环境“脏乱差”局面。集中资源全力扶持首批15个重点镇建设,为镇域发展树立样板。

三是全力推进“城市功能”突破。聚焦提升菏泽吸引力,强化城市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着力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高标准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快牡丹机场、鲁南高铁菏泽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努力实现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双提升”。

四是全力推进“营商环境”突破。聚焦提升菏泽影响力,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三年突破计划,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流程再造,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加大诚信菏泽建设力度,深入优化菏泽形象,厚植“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观念,让热爱菏泽、建设菏泽成为菏泽人民不用提醒的文化自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9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