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的她娘的点点滴滴

杨凤荣

我的老家是单县李田楼镇杨庄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杨庄村即将搬迁。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想再回去看看生我养我的老屋。

说走就走,立即驱车前往。老远就看到了村间氤氲的雾霭,房顶上的炊烟,房前屋后的枣树,梨树,地里绿油油的麦苗,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走进老院子,看到老房子,眼前浮现出娘的身影,娘生前的点点滴滴,像似印在脑海抹也抹不去。

娘是通情达理,善良可亲,心灵手巧,慈祥的老太太。在我的记忆中全村的人都找她剪衣服,特别是小孩的开挡棉裤,经她剪的裤子别提多可体了。娘剪衣服从来不用尺子,用手扎巴扎巴,上下折叠一下,一剪子就剪好了。只要有人找她,无论多忙,放下手中的活先帮人家剪衣服。有时候吃着饭,放下碗就给人剪,人家走了再吃饭。娘说:”看人长处,帮人难处,帮人家就是帮自己

娘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但娘认为孩子识字是最大的事。我家姊妹六个,那时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娘让我们姊妹都上学。大姐,二姐和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娘都把我们送进学校。

我村有个徐奶奶,看我娘太累,处于好心,隔三岔五去我们家劝我娘:“他嫂子,你这三个闺女,别再让她们上学了,没有用,闺女长大是人家的人,看你整天忙的,让她们在家帮你干点活吧。娘不说话,只是笑笑。尽管娘很忙很累,日子过得很辛苦,可从不耽误我们学习,从没眈误过缴学费、缴书钱,也没听那位奶奶的劝告。我们姊妹们也很争气,在学校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参加中心校演节目,回家后我给娘说:“明天我要穿新衣服演节目。”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娘上哪给我弄新衣服?晚上,娘在煤油灯下改了我姐穿旧的衣服,补丁是用一块一块的小花布缝上的,虽然是旧衣服,经娘的巧手一改,竟然可体又好看。从小我就懂得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虽然衣服上有补丁,但是我很知足,娘看我喜欢,疲惫的面上露出了笑容。

六一节那天朗读的诗词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远也黄近也黄,

遍地麦穗翻金浪,

社员们排成行,

手拿镰刀收割忙

……

记得有一年,自留地里种了点花生,等成熟了娘刨了一些鲜花生,洗干净煮了一锅,姐弟可高兴了,终于能吃上花生了。可是花生煮熟了,娘拿个大碗盛一碗让我给村东头的奶奶送去,回来又挖一碗给西边的大娘送去,一连送了好几家,眼瞅着锅里花生不多了,我们几个很失望。后来,娘给每人分了一把花生,我看着娘一个也没舍得吃。

那个年代花生也是很稀罕的美食。娘说:“有时给一斗,不如没时给一口、人过好日子时帮他,他不一定会记得你,人有难的时候帮他,人家会记你一辈子。”任岁月沧桑,娘依然善良。

还有一次我跟着娘去赶集,我在娘后面,抓紧娘的衣角在人群里走,走到供销社门口好多人在那排队,娘凑上前去看看是卖啥的?一看是卖烟的,我娘也跟着排队,我说:“娘,卖烟的,你又不吸烟。”娘说:“给你二叔买”。排到跟前一块钱买了十盒烟,还找回了一毛钱。平时听大人说一毛找的烟,不明白啥意思,当时我知道了一毛线买一盒烟再找一分钱。娘就是这样,无论啥时候娘总是想着别人。

娘一生豁达、包容、一心向善、简简单单做人,真心实意待人。从娘身上,我们知道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走更直更宽的路,也给了我积极向上,不畏艰苦的勇气。我学校毕业后参加了工作,事事处处想着娘的话,工作中尽职尽责,用自己的光照亮别人。

年年底,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菏泽市农行工作。临走时收拾我的东西:菏泽志,单县志,党建工作书,业务书,工作笔记,好几梱子书搬回家。当时娘在我家住着,娘围着我的一堆书转了三圈,我开玩笑的对娘说,看你闺女当这些年的行长(副行长)没沾公家的便宜吧?娘看着一堆的书籍开心地笑了。

娘的一生是记人好处,帮人难处,处世大方,不卑不亢,不张扬,不显摆,似一株幽兰,芬芳四溢,而不自知。娘的点点滴滴,言传身教影响了我们姊妹。几十年来,姊妹六人团结一致,互相帮助,遇到困难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人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娘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做人要真诚,谦和,善待别人,温暖自己。善良,是娘留给我们的路标。

娘如果还活着应该岁了,下辈子还做娘的儿女!

作者简介:杨凤荣,菏泽农行退休干部,原单县农行副行长。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3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