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黄河在境内全长公里,流经东明、牡丹区、鄄城和郓城四县区。黄河滋养了菏泽这方热土,黄河文明孕育了以非遗为主要内容、以“四乡”文化为品牌的多彩菏泽文化。日前,黄河文化旅游带媒体采风活动走进菏泽。
"""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记者了解到,菏泽沿黄和黄河故道县区有4A级景区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湿地公园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沿现行河道分布着牡丹传说、尧的传说、庄子传说、鲁西南鼓吹乐、商羊舞、大平调、山东琴书、佛汉拳、曹州面人、鄄城砖塑、鲁西南织锦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孙膑传说、三皇舞、大洪拳、水浒拳、等省级非遗项目39项。各级文保单位95处,已知文物点处。黄河故道东西长公里,总面积.87平方公里,主要有曹县柳编、曹县江米人、鲁西南鼓吹乐、山东落子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曹县木雕、伊尹传说、山东渔鼓、花鼓丁香等省级非遗项目19项;各级文保单位80处。
"""
深度融合“文化+旅游”
""""近年来,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做好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前瞻谋划、深度挖掘黄河文化资源,扎实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尹慧萍介绍,菏泽市委、市政府统筹菏泽黄河流域丰厚的文化资源,联合驻菏高校,成立了菏泽学院黄河研究院,为菏泽市推动黄河保护发展提供决策参谋、技术支持、理论支撑和人才供给。同时,积极探索“文博+旅游”“非遗+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子,以旅游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文博与旅游融合方面,联合省考古研究院,推出“考古菏泽”系列公众考古活动,由文物专业人员带领游客走进正在发掘的文物保护现场和博物馆,实地体验感受菏泽的历史文明与发展,取得很好社会反响。非遗与旅游融合上,我们充分发挥非遗大市优势,将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全域旅游打造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打造一批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尹慧萍举例,郓城水浒好汉城将本地手工技艺类和表演类非遗元素注入园区,将好汉城打造成了一个展示区域文化特色的窗口。鄄城“中国鲁锦博物馆”在充分展示鲁西南织锦技艺的同时,将鄄城县境内的砖塑、旋木、武术等非遗项目充实到博物馆展陈中,将鲁锦博物馆打造成了展示传承鄄城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阵地和外来人员了解鄄城、解读鄄城的重要“打卡地”。
"""
打造黄河文旅“金丝带”
""""""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菏泽对于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已有规划。尹慧萍介绍,菏泽积极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组织专家团队编制《菏泽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菏泽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题规划》《菏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方案》。《规划》和《方案》以“国家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为总目标,以黄河大堤风景廊道和黄河故道绿色长廊为纽带,串联6个沿黄河和沿黄河故道县区,充分挖掘沿黄、沿黄河故道的庄子、水工、康养、民俗、农耕、红色、生态等资源,大力发展以农业研学、农耕农事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等为主的黄河风情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黄河故道精品文化旅游带”两条“金丝带”。
"
同时,整合黄河资源,策划、建设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其中,现有项目建设,打造了包括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曹县华夏部落旅游区、曹县黄河故道康养休闲度假区、单县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巨野金山旅游区、郓城水浒好汉城、郓城县宋江湖生态康养小镇、艺术中国·牡丹古镇、黄河风情游览区、孙膑旅游城、鄄城濮水湿地公园、鄄城黄河滩区迁建纪念馆、定陶花舞世界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额超过亿元。此外,加强项目储备,创意策划了黄河之眼、黄河文化公园、黄河龙精品度假酒店群、黄河原乡、上水居、富春乡居、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景区等多个高品质文旅项目,擦亮“黄河入鲁”品牌。
菏泽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黄河故事挖掘不够。菏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远古先贤尧舜等都诞生于或生活在黄河岸边。菏泽沿黄地区可谓人文璀璨、故事悠远,但是缺少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整体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菏泽现有沿临黄大堤建设的文旅项目数量少、层次低,仅有的几个的文旅项目,缺少内容和科技支撑,缺少体验式、参与式项目,缺少整体吸引力,缺少高水平创意策划。”
下一步,菏泽将以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作为抓手,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为基础,以沿黄和黄河故道6县区为载体,以黄河生态风景廊道为纽带,立足文物、非遗、旅游三大板块,着力打好牡丹、水浒、祖源、红色、非遗、生态6张特色牌,建设黄河文化旅游体系,构建黄河文明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
""
""""来源: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