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8月20日,国家发改委法规司组织召开标准招标文件修订工作启动会。会议强调要健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全链条闭环管理、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为重点,加快推进标准招标文件修订工作,切实发挥招标投标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不见面开标”推进阳光交易
长期以来招投标交易活动,投标企业需要购买纸质招标文件,编制纸质投标文件,并于指定时间前在线下提交投标文件,投标企业负担重、成本高。
而采用“不见面开标”即开标采用“不见面”方式线上开标,从采购文件获取、投标文件上制作和上传、专家评审以及中标通知书下载等均在线办理,投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开标全过程。
8月20日,山东单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全县首个“不见面开标”交易项目——单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项目,实现电子投标文件在线解密、在线开标,助力单县优化营商环境和疫情防控。
8月24日,湖北丹江口市行政审批局“一事联办上线”开通服务项目采用全流程电子化开评标方式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实施,成为该市首个以“不见面”方式在线开标的政府采购项目,标志着该市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不见面开标”打破了传统开标模式对人员、时间、场地的限制,解决了企业投标成本高、投标人员须提前赶到开标现场等传统问题,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投标企业“零跑腿”,提高了招投标质量,优化了营商环境。
此外,它还能够有效遏制串标、围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斩断了投标单位和评标专家在交易场地内可能发生的不正常接触,大力提升了招投标效率,有力推进了招投标市场的“阳光交易”。
开展远程异地评标激发市场活力
近日,浙江省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成功入选“远程异地多点评标”项目省级示范试点单位。浙江省远程异地多点评标系统依托全省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构建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跨地域、跨层级、跨系统的多跨应用场景,能够使身处全省不同地区的评标专家,实现全程音视频实时沟通、实时监控、在线交流,从而协同完成就近评标工作。
远程异地评标从技术上打破了传统评标模式中的地域限制,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实现了隔离,实现全省评标专家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评标工作效率和评标透明性。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的创新改革,进一步改善了公平竞争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
电子保函业务加速发展
招投标活动的全流程电子化发展有效促进了建筑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其电子化发展进程也带动着电子保函的发展。作为招投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保函随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是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电子保函在释放企业保证金压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政府监管、规范招投标市场等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以安徽省为例,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公室统计,截止到8月20日,安徽全省招投标领域电子保函规模达.9亿元。今年以来,合肥等14个市在个项目中为个市场主体开具电子保函17.5万笔,释放保证金.9亿元,有效降低投标企业的交易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线了电子保函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积极推广电子保函的使用,对于降低疫情影响,释放企业市场活力,推动招投标行业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在纵深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的同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在招投标领域其他方面发力,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深化招投标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确保畅通招标投标异议、投诉渠道等多方面共同推进,将进一步促进招投标领域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本文素材来源于中国发展网、新浪网等,由中保数智独家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