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游记:
曾是上古时代的江南,孔门弟子的德化之乡
作者:胡春雨
以水兴利:参观菏泽博物馆
从江南到齐鲁,从鲁东到鲁西,从上古到现代,乃知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富强之资。就山东而言,胶东一带,古属强齐;西南一角,地接中原。故姜太公封齐,“举贤而上功,”遂因鱼盐之利以强国;今日改革开放,开拓海上山东,胶东遂为海岱富甲之区。
上古之时,山东西部一带,水土丰饶,今菏泽境内,号称“四泽十三水”,与今之平野少水,地貌迥异。自五帝至于唐宋,其地常处中原帝里之东,前有古济水,后有广济河,水网密布,有漕运之便,故春秋时定陶为“天下之中”,北宋时菏泽为京东要地。想当时文化之繁荣,经济之发达,似与宋明以来江南相仿佛。据考证,今之赵王河,便是当年华夏“四渎”之一的济水故道,迄今绿波沉沉,流贯曹州,隐约可见当年的不凡。菏泽博物馆中,陈列的元代古沉船,长达二十余米,起沉精美文物百余件,即发见于今日菏泽城区,足见当时水运之通达。
唯中原腹心之地,数经王旗变换,几度黄河泛滥,自古天灾人祸,每相叠加,既屡经兴废,不复囊日之旧。六朝以来,至于唐宋,中州士民,几度南迁,王室或偏安江左一隅。由是千百年间,江南鱼米之乡渐次开发,其民风由“吴楚剽疾”,变而俗尚儒雅。中古以来,江南文化之发达,经济之富庶,渐次超越中州故国,真所谓后来者居上。
自山东地理大势而言之,东属强齐故地,海岱之间,东夷文化,泽被深远。今之鲁西南,凡菏泽、济宁、枣庄三市,地处中原之东偏,自三皇五帝,至于诸子百家,数千年间,圣贤之遗踪相望:菏泽曾为尧舜帝里,殷商故都;济宁素为邹鲁之国,孔孟之乡。枣庄亦为墨子故里,北辛文化率先发见其中。由此可见,山东诚为中华文明发源中心之一,所以简称鲁,而不以强齐自居,或者职此之故。
以德化民:参观单县古牌坊
单县古城的景区,以牌坊为名,因为古城中最有名的,是两位旌表女性的牌坊:百寿坊和百狮坊,工艺精美,蜚声海内。后人又重修了多座牌坊,沿街重叠相望。
这样的景观,我曾在胶东的历史名城即墨见过——古县中心,向四方展开的干道上,一座座石坊次弟耸立。不同的是,即墨的石坊,旌表的是明清以来历代本土贤达。他们或为朝中文武,或为牧民长吏,功德所在,为生民撑起一方蓝天,生为时人所荣,死为后人楷模。而单县的牌坊,几乎都是为女性所立,以国家的名义,庄严隆重的方式,旌表她们感天动地的事迹,让人民知所瞻仰。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所谓“天民”,既需要苍天的覆盖,也需要大地的宁静。在中华文化哲学里,唯有乾清坤宁,才能天地交泰,生生不息。历尽人生旅途的劫波,牌坊的女主人公们,以母性的奉献,让家人拥有宁静的家园,让祖先留给的生命发扬光大,传承不息。其中的主题,无非曾被打上封建标签的“节孝”,而今想来,不过是维系社会伦理与和谐稳定的精神支柱——节是操守,是义的担当;孝是传承,是仁的博爱。以精神的力量,让一个社会能立能行,可大可久。
《荀子·大略》云:“武王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哭比干之墓,天下乡善矣。”旌表的方式,通过价值指引,向社会传达正能量,真正竖立的,是一个社会赖以维系的核心价值观。对充满人文精神的中华文明而言,荣辱观的确立,对于维系民族精神,至关重要。
走遍神州大地,到处耸立的欧式教堂,其强大的生命力,来自于教统的传承;走进朱仙镇的古清真寺,乃知伊斯兰教以其完善的教义、仪节,规范着信众的生活,在灵魂之上,缔造了一个遍布全球的穆斯林世界。教化也好,宗教也罢,每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文明,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方式,支撑起精神的殿堂,守住自己灵魂的家园。
我们看到,早在春秋时代,孔子高徒宓子贱任单父宰,便以礼义德化为政之本,史称“身不下堂,鸣琴而治”,迄今与另一位孔门高足巫马施并称“单父二贤宰”。千秋已降,单县是不是继承了先贤留下的传统呢?埋藏在历史的深处,总有密码,可以探寻。
胡春雨,天桥作协副主席,齐鲁晚报副刊签约作家,济南民革文史研究会、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天桥新阶层联谊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山东鹊华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诗词研究会、山东散文学会、济南作协会员。荣获济南出彩统战人,山东民革、济南市委统战部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济南民革思想宣传先进个人,本栏目荣膺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