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堤单县的围城情怀菏泽日报

护城堤西南角的“梁王亭”护城堤与护城河相守了多年复建的“一里三台”之一的天台每天清晨傍晚,单县古护城堤上,漫步健身的市民很多。“一步一景,一观一悦,我每次都围绕着护城堤走上一圈儿,好像与故城尘事携手同行,顿生许多感喟!”市民王晨光说。护城堤遗址同消失的城垣和现存的护城河一样,曾是单县古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县人的文化情怀和美好记忆。《单县志》记载:“现在的单县城池建于年,城垣外有护城堤环绕,堤长十二里八丈,高一丈五尺,根厚六丈,顶宽二丈,四面有门,东、南、西、北依次为‘迓春’‘迁善’‘延辉’‘迎喜’,堤外开壕,堤上栽柳。年,知县程绳武主持重修城堤,又建设了四堤门楼和其他军事设施……”古护城堤遗址总长多米,围绕单县老城呈方形一周,是单县古邑状况最有力的实体见证。如今,经过改造提升,古护城堤除了保留些许原始风貌,又增添了传统楹联文化气息,享有“楹联公园”称号。史料记录,单县有著名的“古八景”,其中“琴台夜月”“栖霞晚照”“仙桥流水”皆位于古护城堤。其南堤、西堤交会处是“栖霞晚照”景观遗址,单县建设者们在此重修了梁王亭。亭柱上刻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副“往事越千年遥想梁苑春光汉宫秋色,登临凭一览快赏亭间明月台上清风”是为经典之作;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单县楹联学会会长张贵祥专为“仙桥流水”景观遗址撰写了楹联:“仙桥碧漾镜湖月,流水绿分曲岸云。”年7月,大雨滂沱,嘉单河决口,护城堤东北堤角被冲开,老城区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千钧一发之际,退伍军人李志彬第一个跳入洪水,众人紧随其后,组成人墙堵住决口,李志彬被湍流吞没,壮烈牺牲,遗体安葬于护城堤上。如今,新建的抗洪烈士李志彬纪念亭所刻联作皆以缅怀先烈、赏景抒怀为题,思想鲜明、文辞豪迈、意境深邃。单县是“中国楹联之乡”“菏泽诗词之乡”,出联应对、写词赋诗是单县群众性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实施古护城堤改造提升工程中,建设者将楹联文化与古堤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在不同位置修建了4座走廊、3座亭台,将单县楹联学会征集、收藏的1万余副楹联雕刻在枕石、廊柱、亭台上,并建起了四面楹联墙和一面楹联故事墙。在林林总总的楹联作品中,宝塔联最为经典,令人赏心悦目。“宝塔联是古人刻在一宝塔上的对联,每副联都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单县的故事。”楹联爱好者隋光蓓说。古护城堤上,小径蜿蜒、松柏苍翠,景点鳞次栉比。侧廊、跨廊上刻有曾在单县任职、生活、游览的历史名人赋单联作余副。据记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先后三次游览单父(今单县),仅吟咏琴台(又称半月台)的诗作就有8首,其中颂扬宓子贱才干和政绩的诗句写道:“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单县自古就有“牌坊城”的美誉。为继承和发扬这一巧夺天工的民间石雕文化艺术,建设者们在护城堤的3处入口处均建设了牌坊式门楼,其立柱上刻有:“琴台雅韵足千古,夜月清光满一轮”等6副联作,写景状物,追昔抚今,抒发了人们热爱单县、颂扬时代的真挚情怀。古护城堤的南堤上,琴台与天台、晒仙台同称“一里三台”,三台之间恢复建设了以纪念相继主管单父的孔子弟子宓子贱、巫马施的“二贤祠”。年始建于护城堤上的琴台遗址和湖西革命烈士纪念塔,耸立在碧水清流之畔、苍松翠柏之中,成为单县及湖西老区群众牢记党史、践行初心的学习教育的“红色文化大课堂”。(刘厚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0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