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培育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在单县高老家乡张奶庙村白背毛木耳种植大棚,工人们正忙着摘下成熟的木耳,进行晒干销售。
单县高老家乡张奶庙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赵涛:“每天收获二三十包,每包平均在60斤,一年收入30万袋,年收入30万元钱,现在有30多人跟着干活。”
单县高老家乡张奶庙村村民张玉平:“在这干活一月挣两三千元钱,不耽误种地,不耽误接送孩子,能照顾老人,啥都很方便。”
近年来,高老家乡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利用木耳当年生、见效快,带富增收能力强特点,积极帮助种植大户落实产业帮扶政策,组织村民学习木耳种植技术,鼓励村民从事木耳种植产业。同时,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总结产业培育经验,鼓励合作社自主经营。
单县高老家乡党委书记李庆明:“每人平均收入两万四千余元,增强了村集体经济,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蔡堂镇梅庄村是单县远近闻名的杂果村,发展桃、杏等果树种植业已有近30年的历史,眼下桃、杏陆续成熟上市,果园里一派忙碌景象。
单县蔡堂镇梅庄村村民李凤莲:“我种了三亩多杏树,一亩地也就是收入七八千元钱,三千多斤,今年收入很好,很可观。”
随着大量水果上市,如何让果农丰产又丰收,梅庄村村委积极筹划,设立了3处水果交易点,农户不出村就能将水果销往全国各地。
外地客商徐进厂:“品质确实不错,市场反响非常好,我收了20多年了,现在每天两万多斤。”
单县蔡堂镇梅庄村支部书记张永富:“一直到立秋,还有水果可以销售,中间基本持续不断。大概现在有来亩,每年能给村民增加收入多万。”
借助自然地理优势,蔡堂镇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目前桃、杏、梨等各类果树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并定期聘请农技人员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果农解决生产中难题,助力群众稳定增收。
单县蔡堂镇党委副书记孟汉庆:“我们将不断改良果树品种,提高亩均效益,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品牌,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单县电视台:孙新新苏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