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隅首单县人的故城记忆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40.html

今日刘隅首面貌

新中国成立前,位于刘隅首的商业门市部(资料片)

手工绘制的新中国成立前刘隅首及老城地图(资料片)

近期,单县历史文化爱好者提出将老城区的一商业步行街更名为“刘隅首步行街”的建议,其理由是“刘隅首是历代单县人难以磨灭的人文记忆,是单县曾经的商业最为活跃的地理符号……”

针对这样的建议,支持、反对的意见纷至沓来,足以看出,单县人对刘隅首的情怀依旧。

《百科》注解,“隅首”是方言词汇。鲁西南一带的人们称城邑、集镇、村落中心的东西大街与南北大街的交会处为“隅首”。

史料记载,“隅首”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范梈所著《范德机诗集》曰:“天香晓报出宫城,已辨隅头合乐迎。”可见“隅首”为古代街名“里”,后演化为街道名称。而在单县人的心目中,隅首则是一个区域的名谓。

《“隅首”街名探源》一文指出,“隅首”地名,分布于山东中西部、河南东北部、安徽西北一带,是一种语言习惯,单县即在三个方位之中。将“隅首”作为街名在河南可溯至明代,越往东出现得越晚,与本意相去越远,至济南、聊城就有些淡化了。此观点说明,“隅首”作为地名,是自河南东偏北向山东扩散开的。显然,自古以来,作为方言词汇,“隅首”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运用很是广泛,而作为千年古邑的单县就显得更加鲜明了。

《单县志》记载,今天的单县老城是年修建的,城垣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内筑马道,街巷纵横,略呈棋盘状。新中国成立前,单县故城有大小自然街巷41条,其街巷交叉处称为“隅首”。当年的单县老城有11个隅首,分别叫刘隅首、贾隅首、石隅首、黄隅首、小隅首等,其中,刘隅首面积最大,交通、商业、民居最繁华,故城市民的印象最深。

作为城邑的基本结构和重要服务功能域区,刘隅首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过往。在单县人尤其是故城市民的心目中,刘隅首是不可磨灭的区域标识和文化符号,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不可替代的向往感和归属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单县城市“废旧立新”的重大变革,特别是商业性大面积开发,11个隅首的面貌迅速消失,而刘隅首的基本特征还有所遗存。“解放前的刘隅首的模样,我们不知道,但新中国成立后,刘隅首一直是单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店、银行、邮电、澡堂、影院、书店、饭馆等鳞次栉比,还有烧牛肉、爆煎鱼、烧鸡、卤煮、煎包、糊粥、油糁等小吃摊不计其数,音响、吆喝、铃声等交汇在一起,呈现出喧嚣热闹的市井景象。

岁月更替,沧桑巨变,刘隅首已是旧貌换新颜。美好的时光似乎尘封了一座城郭的记忆,现代化的商业气息令人目不暇接,而刘隅首依然是单县老城新区最喧嚣的区域。虽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单县人仍习惯称这里为刘隅首,总爱提及曾经的热闹境况,饱含其中的真挚情感不言而喻。(文/图刘厚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7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