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向阳整理
这几天菏泽的堌堆考古成了热络话题,在菏泽以“堌堆”命名的村庄有多个,占全市“堌堆”的三分之二。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布点之密,全国独一无二。虽然菏泽堌堆历史悠久、数量多,但事实上,菏泽因地处黄泛区,淤积厚,埋藏深,考古发掘难度系数很大。菏泽堌堆遗址的试掘工作始于年,其后最重要的考古发掘是年北京大学邹衡带队进行的安邱堌堆遗址发掘。此后的数十年间,只有配合基建的零星抢救性发掘。直到年,山东省考古研究院在定陶十里铺北发掘,才重新启动菏泽区域堌堆遗址的主动考古工作。今天,小编带您一起领略菏泽那些历史底蕴深厚的堌堆。
(考古人员在发掘青丘遗址图自菏泽日报)
青邱堌堆
古装剧中的“十里桃花”就在咱菏泽
还记得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吗?还记得里面提到的“青丘”吗?据《太平寰宇记》和《元和郡县志》均载:“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而古代的离狐县在菏泽一带,至少到唐代这里依然是神狐出没的地方。
青邱堌堆在菏泽城西南33里处,即马岭岗镇(原二郎庙乡)寺西范村村东有一突兀而起的大土丘。过去其上有一座雕梁画栋、建造宏伟的大寺院,名曰“清邱寺”。年3月至8月,山东大学考古队对青邱堌堆遗址进行了发掘。
考古工作者曾在此进行过多次调查。堌堆现呈覆斗状,上部长、宽各有40米,下部边长各为50米,高达7米。北、西、东呈三级台阶状,南壁陡直。堌堆北半部灰褐土、质软,可采集到龙山、商、周时代的陶片,为文化堆积层。
在青丘堌堆发掘中发现了一批商周祭祀坑、窖穴和水井,祭祀坑用牲包括马、牛、猪、狗和人,还发现明确的斩首痕迹。发掘中还发现一处龙山文化居住区,现存土坯墙房址9座。这说明在四千多年前,青邱堌堆已经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土坯墙体保存较好的房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少见,具有很高的原地保存价值,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青丘堌堆)
十里铺北遗址
出土完整的商代鹿骨骸
年7月下旬,为配合菏泽定陶菏曹运河景观工程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省首次对堌堆文化进行大规模发掘,并有了重要发现。
年冬天,有关方面计划拓宽菏曹运河河道并建设景观带,没想到在地下1—2米处,发现堌堆文化遗迹。山东省考古所、菏泽市历史文化与考古研究所、定陶县文物局联合派员调查,并对遗址周围进行钻探,确认是一处被“惊醒”的堌堆文化遗址。很久以前,这里曾经高出周围地面,供长达几千年的先民在此聚居、繁衍,只是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堌堆逐渐被历史的风尘埋于地下罢了。该遗址位于该县仿山镇十里铺村北,因此被定名为十里铺北遗址。
考古人员发现大汶口时期的一座灰坑,以及龙山、岳石、商代的灰坑和窖穴遗迹,出土陶器残片若干,以及少数的骨器、石器和蚌器;另有几座龙山和商代时期的小型墓葬。其中一座商代陶窑的发现,是本次考古的一大收获。陶窑现存窑床尚有将近1米厚,直径1米多,从上往下看为圆形,推测原来属于竖穴式窑。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处商代动物坑内,考古人员发现一头鹿的遗骨,从骨骸看,此鹿活着时体形非常健硕,论个头甚至超出小牛犊。该鹿骨保存比较完整,鹿的头部位置残留有鹿角,显示是一头雄鹿。据了解,在山东地区之前的考古发现中,完整出土鹿的骨骸比较少见。
张堌堆
佐证史籍记载秦设单父县
张堌堆是龙山文化至周代的古文化遗迹。是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堌堆年由单县文化馆文物组发现,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总面积平方米,高约5米。年,为配合单县舜师大街东扩,菏泽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和单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张堌堆遗址南35米舜师大街占压范围内的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这次发掘,共抢救性清理墓葬60座,除西北角两座砖室墓为新莽时期的外,其余均为西汉。出土随葬品余件,其中陶器多件,铜器70多件,铁器50余件,玉器20多件,五铢钱0余枚。这批墓葬,墓葬形制多土坑、少砖室。随葬品多放于脚箱,少放在头箱,少则一、两件,多则七、八件,器物组合是鼎、豆、壶或鼎、盒、壶。出土的遗物中,发现有一泥质灰陶盆口沿上有“单父”二字,据推断“单父”二字应指地名。
张堌堆遗址墓葬群的发掘,为研究当地的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和当时人们的生产力水平、生活习惯,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带有“单父”二字陶片的出土,与史籍记载秦设单父县完全相符,起到了证史的作用。
安邱堌堆
房基门道下发现了人祭现象
安邱堌堆是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古村落。遗址位于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曹楼行政村东南约米处,因南北朝时期在其上建有安邱寺而得名。安邱堌堆是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该遗址由菏泽地区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现堌堆南北长71.4米,东西宽77米,总面积约平方米,四壁陡直,上部略呈椭圆形。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著名教授邹衡先生带领数名研究生和本科生,会同菏泽地区文展馆、菏泽市文化馆,对安邱堌堆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发现了晚商文化、早商文化、岳石文化、龙山文化依次叠压的文化层堆积。重要遗迹是房子,发现有圆形和长方形房基共12座、灰坑4个、灰沟3条、陶窑1座等。发现了灰坑、灰沟、陶窑、墓葬和长方形、圆形和长方形圆角的房址等文化遗迹;出土了打制粗糙的石器,磨制精美的石斧,有明显使用痕迹的蚌镰、蚌刀,尖锐锋利的骨针、骨锥、骨镟,造型规范的陶盆、碗、罐、鬲、瓮、器盖等大批文化遗物。
安邱堌堆是一处布局严格、房址密集的村落遗址,是研究龙山文化聚落构成比较典型的材料,尤其是房基门道下发现了类似后世的人祭现象,对于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
安邱堌堆岳石文化层的发现,在横向方面,填补了岳石文化在鲁西南地区的空白;在纵向方面,填补了鲁、苏、豫、皖地区夏代考古学的空白,对于研究夷夏分界等一系列中国文明起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官堌堆
汉高祖刘邦在此登基称帝
官堌堆又称“受命坛”,因汉高祖刘邦在此登基称帝而得名。它也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村落遗址,位于定陶城西北仿山镇姜楼村南米处,东距菏商公路1.5公里,东距仿山墓群约3公里。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堌堆遗址年在菏泽地区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年,复查发现了石刀、石斧、石镰及商周至汉的陶器,确定该遗址为一处龙山、商、周的古文化遗址。现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仅8米,高出地表8米;底部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四壁陡直,从其断壁看暴露有灰坑、蚌壳坑、烧土面、灰层、陶片等。
官堌堆遗址是菏泽市现存古文化遗址中最高、保存最好的一处,距今约0余年。文化层堆积约13米,暴露较明显,内涵较丰富,也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窦堌堆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窦堌堆是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文化遗存。遗址位于东明县陆圈镇杨楼行政村东北米,西北距东明县城18公里。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其上曾建有小庙,故又称窦庄祖坟地。该遗址年被发现,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组织试掘。经铲探得知:遗址南北95.2米,东西85米,面积平方米。
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以灰陶占优势,红陶、黑陶有一定数量,器表有绳纹、篮纹纹饰,器型有陶罐、凿形鼎足、石镰、器盖、釜、罍、陶纺轮;商代有夹砂粗绳纹袋状鬲足、夹砂细砂红陶罐、夹砂细砂灰陶缶、甗、罐、盆、尊,泥质灰陶缸;汉代有泥质细绳纹陶片。
东明位于河南、山东交界地带,黄河在此不断造成“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局面,故窦堌堆遗址试掘出土器物的器形、纹饰、风格受到两省龙山文化的影响,既有河南安阳小屯商代遗存的绳纹、方格纹等纹饰,又有梁山青堌堆遗址出土的折肩直腹器物的器形,具有地方独特的风格,为研究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梁堌堆
商汤景山会盟作《汤誓》
在曹县分布着多处堌堆中,其中现存面积最大、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当属梁堌堆遗址。历史文献中记载,梁堌堆遗址是《左传》中的楚丘,《水经注》中的景山。自此以后,皆以景山称此遗址。
景山,又名楚丘、桑台、邳(丕)山。是楚人早期的居住地,商汤都亳后,楚人南迁,但仍把楚丘当作宗庙之地。秦时在此设武城县,项羽为西楚霸王时,改称楚丘县。
景山因处于桑林之中,舜帝时又称桑台,传说夏禹与涂山氏女在此成婚,《楚辞·天问》有:“焉得彼涂山女,通之于台桑”的记载。景山在商时是象征兴盛的名山,商汤之都亳,因有景山而名景亳,商汤灭夏前,曾在景山会盟诸侯,作《汤誓》,历数夏桀之罪,史称“景亳之盟”。商汤在此称“吾甚武”,景山东北侧称武城,即源于此。
相传,商汤灭夏后,天大旱,汤王穿素衣骑白马,“剪发断手”,亲自登上景山桑林,把自己当作牺牲,自责不足,祈天求雨,言未毕,大雨降下,旱情解除。
肖堌堆
多年前先民在此休养生息
肖堌堆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郓城县李集镇。其主要文化内涵表现为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汉文化的遗存。曾暴露有大量的磨光石器:石刀、石斧、石镰、石凿等。遗址里还发现大量的蚌壳、鱼骨和兽骨。各类石器类型分明,刀口锋利,眼孔钻磨均匀,骨针直径和针眼细小。陶片较多,有陶鬲腿,陶罐口沿、底、腹部等,在制作上有粗细绳纹、方格纹、蓝纹等,从陶质看,有粗加砂陶、细加砂红陶、灰陶等。
堌堆原高8米,南北长为78米,东西宽约40米,略呈东北西南走向。上面曾建有明、清两代的三皇庙、阎罗殿等,现存遗址面积约为平方米,稍高出地面,土质呈黑灰色,暴露大量石器、陶器残片。
据考古推断,年前大汶口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休养生息。
郗堌堆
延绵几千年文化内涵丰富
郗堌堆是大汶口文化至汉代的村落遗址。遗址位于曹县普连集镇郗庄行政村东南米处。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郗堌堆遗址年由菏泽地区文物普查时第一次发现。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复查。遗址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总面积37平方米。平面呈一东北至西南较长的椭圆形。遗址南低北高,中间有一条东西向公路穿过,形成了南北两个土丘,北丘突出地面比较明显,存有一东西、南北直径各约28米,高4.5米,四壁陡直的圆形堌堆,土色灰褐,土质坚硬;而南丘仅存有一个较四周地表稍微隆起的小丘,名曰:“南小丘”,现为耕地,耕土下即为文化层,黄灰土。从采集的陶片标本看,大汶口文化的有夹砂红陶鼎足、鬲足;龙山文化的有夹砂中口罐、夹砂深腹盆形分档甗;商代的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罐、盆、碗、豆等。汉代的有绳纹灰陶罐、绳纹灰陶瓿、彩绘陶俑、陶马。另外,还有箭头和簇等。
葵丘堌堆
“诸侯葵丘会盟”遗址
葵丘堌堆又称作葵堌堆,位于旧城镇葵堌堆村,西临黄河,春秋时期齐桓公曾在此与诸侯多次会盟。清咸丰五年,黄河决口改道之后,葵堌堆紧邻河道,古建筑被冲毁,遗址也被深埋在地下,现仅存汉白玉柱杵一尊,明正统十二年(年)重修塔院寺庙碑一截。
文物部门于年对葵堌堆古遗址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铲探得知,葵堌堆古遗址包含龙山文化时代商周和汉四个时期的遗存。年县文物管理所树立了“葵丘堌堆塔院寺古遗址”石碑。
安陵堌堆
芈月弟弟葬于此处
安陵堌堆遗址位于曹县韩集镇孙庄村北,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堌堆高约3米,南北米,东西米,总面积平方米。堌堆呈椭圆形,保存完好。上部为汉代文化层,中部为战国时期文化层,下部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从安陵堌堆遗址采集的遗物标本看,龙山时期的有绳纹、方格纹、素面磨光罐、甗;商周有鬲、罐;汉代有罐、仓、豆。另外,还有箭头和簇等。该遗址包含龙山、商代、周代、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据介绍,战国时的名臣魏冉就葬在这里。魏冉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芈月同父异母的弟弟。先王死后,他物色并拥立秦昭王继承王位。凭着与秦昭王的特殊关系,魏冉在秦国独揽大权多年,后被封为穰侯,曾经四次为相,启用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著。公元前年,秦昭王将他赐封于穰地,加封陶邑(今定陶西南),称为穰侯。魏冉后因功高震主,被秦昭王免掉相国职务,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于公元前年死去,死后就葬在陶邑境内的安陵堌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