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孩子们假期天天盼开学,因为这所学校

“学校里的饭比家里的好吃,种类多,味道也好。假期里俺就天天盼着能早点开学呢。”10月9日午饭时间,在单县博爱学校的食堂里,五年级女生朱佳曼咬了一口馒头,又仔细地从菜盘里夹起一口菜,吃得津津有味。

因在外打工的父母意外去世,朱佳曼一直跟着90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平时都是凑合着吃点饭去上学。直到去年她被接到单县博爱学校后,生活才发生了改变。“在这儿,我们感到很温暖,很幸福。”11岁的朱佳曼抬起头来笑着说。在这所学校里,像她这样的孩子共有名。

午饭结束后,孩子们自觉收拾好餐盘、桌椅,各班按年级排好队,一路喊着口号走向宿舍午休。路上看见老师和访客,他们都会齐唰唰地举手敬礼,大声地问好,每一个小脸上都笑意盈盈,洋溢着真诚和自信。

“这些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很多都是见人就低头绕着走。”单县博爱学校校长鲍珊介绍。这儿的很多孩子都和朱佳曼的命运相似—他们有的父母双亡,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父母患重病不能照顾孩子;有的父亲出走,母亲改嫁。“这些单亲或重病家庭的孩子很难溶入正常的生活学习,他们在家缺少良好的照顾,更谈不上优质的教育。家庭的变故也让这些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不愿与人交流,变得内向、自卑、厌学。”鲍珊说。

年9月,专为这些特困家庭孩子设立的学校——单县公立博爱学校正式成立,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生活设施和功能室,吃饭、住宿、穿衣、书本、校车等全部免费。第一批学生有余名。今年9月,通过精准走访,在校生增加到人,从公立学校抽调和召录的学校教师也增至30余人,课程和县城的其他学校基本保持一致,在开齐、开全各科课程的同时,增加劳动技能培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校本课程,每天的课余时间,教职工轮流加班辅导学生,包括生活技能、田间操作培训,古诗文诵读、演讲、书法、绘画、棋类、舞蹈,以及各种体育项目辅导等。

“学校对这名孩子实行‘养教结合’,通过政府资助和爱心捐赠,孩子们这儿的生活学习全部免费。现在学校已从开办时的1-3年级升到了1-6年级,名孩子在这儿找到了‘曾经失落的爱’,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单县人大副主任、单县博爱学校第一校长朱艳霞表示,学校的招生标准只有一条:没有父母或父母没有教育能力的特困家庭儿童。

四年级陈轩宇的父亲去世,母亲一人抚养三个孩子。入学后的她每天都很开心。

“她叫张可欣、她叫陈轩宇、她叫冯春雨……”鲍姗从县城的另一所学校调过来后担任校长,负责学校日常工作。对学校每个孩子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她都如数家珍,哪个孩子的父母已经去世、哪个孩子没人照顾,都被她写在纸上、记在脑中。

“孩子们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吃好吃饱是很重要的。食谱都是根据学生长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制定的,既兼顾学生口味又让学生吃得好,每周的食谱都不一样,会根据季节和孩子们的情况进行调整。”鲍珊介绍。记者在食谱上看到,每天的早餐都有一个鸡蛋,中餐一荤一素两个菜,晚餐一菜一汤,下午四点有营养加餐,每两天喝一袋牛奶。

没了父母的陪伴,但有老师父母般的关爱,很多孩子都把学校当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在这里,吃住都好,还有这么多老师关心,同学陪伴,我一点也不感到孤单。”今年15岁的谢双声是这所学校里年龄最大的学生,父母患病,平时只有奶奶看护,从小没大接触过外界,刚入学时一句话不说,现在却成了学校里乐于助人的“名人”。“老师安排做啥,或者同学有啥需要帮忙的,他都开心相助,他就想着帮助大家多做点事情,与两年前入学时判若两人。”鲍珊说。在博爱学校,像这样在众人关爱中成长的学生还有很多。

为了让这些孩子早日走出阴影,鲍珊和学校里30余名老师几乎全靠在了学校里,一起轮流值班、重点结对帮扶,每天都要给孩子交流聊天,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平时吃、住、学、医也都陪伴着他们,并及时跟进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

朝夕相处,师生结下深厚情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这些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者。对于其中很多孩子来说,老师就是他们的父亲、母亲。”鲍珊说,这两年的经历,让她重新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在鲍珊专为孩子们设置的“心语信箱”里,每天都会有孩子写下心里话的信纸或自制的小卡片,开头都是“鲍妈妈”。两年多下来,鲍珊已攒满了两个抽屉的“心语”。12岁的小冯经常给“鲍妈妈”写信,她在其中一封信上写道:我长大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即使不够优秀,我也要尽我最大的能力来爱这个世界……由于脑瘫导致肢体运动障碍,她过去曾卧床不起,入学后在爱心人士及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下进行了康复治疗,学校里安排老师照顾他,同学们平时也都帮扶她。“目前,她已基本能够生活自理、独立行动,有时老师还安排她给大家上手语课呢。”副校长高健说。

“学校里的每一个老师都收到过孩子们的信。这些信尽管语句稚嫩,还有错别字,但每一句都很真挚,都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个孩子感恩和上进的心。”鲍珊说,这也是她和老师们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只有付出爱,让孩子们在尊重和关爱中快乐成长,从小感受到爱和温暖,他们长大了才能传递爱。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石鹏志通讯员张心迎赵丁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1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