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羊肉汤的文化味道潇湘晨报

单县仟山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君向北城街道北郊社区岁老人李桂亭赠送“家庭版”羊肉汤,彰显人文关怀,弘扬孝善文化

去年以来,单县积极挖掘羊肉汤的文化资源,为千年味道赋予了“不离不弃、精益求精、痴心不改、高度自觉”的精神内质。“当一碗鲜香的羊肉汤放在桌面上,周围氤氲的是文化的浓郁气味儿……”来单县“串门”的辽宁省丹东市的金文轩如此感悟。

单县羊肉汤制作工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入选《中华名食谱》的唯一汤食。羊肉汤以肉为主料,最为讲究的吃法和食道,还有健脑明目的天花汤、壮身补血的口条汤及三孔桥汤、马蜂窝汤等,一锅好汤搭配羊的各个部位,展现的是名目百种的味觉享受。

单县有年的建制史,羊肉汤烹饪技法或逾千年。民国版《单县志》记载:清嘉庆十二年(年)年初,单县人徐桂立、曹西胜、朱克勋开设“三义和汤馆”,后来三家分开经营。由于徐家技术好、制作精细,一时风靡城邑。多年后,徐家积蓄了丰厚资本又转营其他行业,并无创下羊肉汤的名号。

年春,单县羊肉汤的正宗传人周永歧、窦宝德和吕运法联手兴办羊肉汤馆,因届时地暖花开,取字号“三义春”。三人特邀单县一带文化名人陈布经在长三尺、宽六寸(寓意“六六大顺”)的花梨木牌匾上题写了“三义春”三个隶书大字,为汤馆增色甚重,也成为文化传承的佐证。

“三义春”羊肉汤在熬制工艺上,既继承师传又日臻创新,逐渐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是单县羊肉汤的代表,称誉“山东老字号”,成为非遗传承人。其鲜明特点是色白似奶、水脂交融、鲜而不膻、营养丰富,备受食客乐道。

或许没有哪种汤食能抵得过羊肉汤在单县人心目中的独特位置,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喝羊肉汤从来不需要理由。每到饭点,单县城乡街巷大大小小的羊肉汤馆门庭若市,众多食客的文化归属感可窥见一斑。

因为羊肉汤,人们认识了单县特色物种青山羊。单县历史文化研究者惠正法认为,“羊文化”以一种温和、保守、细腻、内敛的文化形态存在,最早可追溯到约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是构成我国传统意识文化形态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龙”之说尚未出现前,“羊”曾是诸多部落的图腾,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曾在黄河流域单县一代采集、渔猎、生息,与“羊”有着浓厚的“亲情关系”。《九域志》记载,单县曾有伏羲陵,陵前有山羊石雕,后被黄河泥沙埋没……后来的图腾文化发展中,也都深受“羊”图腾的深刻影响,“羊文化”作为一种原始的意识形态被传承下来。

古时“羊”与“祥”相通,“善”与“美”本义均与“羊”相关。“殷商时期呈现六畜兴旺,以‘六畜’为字根的各部分字,‘羊’占首位,‘羊言为善’‘羊食为养’‘羊大为美’等渗透着‘羊文化’的许多汉字成语至今仍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单县历史文化研究者朱君宝说。从“羊文化”渗入特色饮食“羊肉汤”,单县有许多值得肯定和探究的因素。

目前,单县90至岁的老人有多名,百岁以上寿星约名,占总人口比例的十万分之十二点四,超过了十万分之十的国家区域长寿标准。

单县是中国青山羊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羊文化和羊肉汤文化与长寿文化有着特别的相融关系。《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滋肾气,养肝明目、健脾健胃、补肺助气”。清代学者王永彬在《围炉夜话》提出“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羊肉的营养特质又让这份孝意更浓。“孝敬老人,也是单县人长寿的秘诀之一,让老人适时喝碗羊肉汤,即是孝善之举又是老人延年益寿之道!”惠正法这样认为。

单县还是中国楹联之乡,楹联与羊肉汤一样,传统文化在时节交替的万家灯火中是暖心释怀的温度,是阖家团圆的幸福滋味。“义出于诚,春酒三杯暖;仁存以信,羊汤一碗香”“凭技艺当先,香飘八县;以义仁为本,誉满九州”“两勺肺叶含情韵;一碗天花溢梦香”……单县楹联学会会长张贵祥每年都把新撰的“羊肉汤对联”张贴在单县老城区的牌坊街上,喝汤品联成为单县“新年俗”。

如今,单县羊肉汤产业风生水起,“善文化”所张扬的个性已远远超过了羊肉汤营养的本身。“我们做的是大文化,是崇文尚善之道的探索与传承,单县羊肉汤之味即是文化之味,只有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做得大、走得远。”单县仟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君说。

每年的4月,单县都要举办长寿文化节暨羊肉汤文化节。文化大餐、美食盛宴,这项特定的节庆以“健康单县·善行天下”为永恒主题,包括美食嘉年华、千叟羊肉汤宴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了单县长寿文化、孝善文化和饮食文化,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让长寿文化、羊肉汤文化资源业已成为单县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86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