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朱秋霞
朱大庄行政村下辖朱大庄、朱油坊村、彭庄、王早楼四个自然村。年属第八区终兴管辖,年,成立终兴人民公社朱大庄大队,年2月,撤社设乡,从终兴公社划分出马楼乡、王小庄乡,终兴公社变更为终兴镇,朱大庄大队变更为朱大庄行政村,年2月,合乡并镇,马楼乡、王小庄乡整体并入终兴镇。
村名由来
朱大庄明朝初期,富商朱氏来此建庙宇,设庙会,吸引商人在此建房居住,人口聚集,明朝末年形成村落,朱氏后人为纪念先祖,取名为朱大庄。
朱油坊村清初,朱氏从朱庙迁此,以开油坊为业,故名朱油坊。
彭庄村明万历年间(-),彭氏自原马楼乡孔店迁此建村,故名彭庄村。
王早楼村明初,王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盖有高楼,故名王早楼。
村庄古迹
朱油坊村寨据说,明末时期,朱氏从成武防城寺迁至朱庙。清初,又由朱庙迁于朱油坊。民国时期,有朱姓“虎头牌”在此建院,有楼房四间,厢房四间,朱把大院卖给曾在吴佩孚军当旅长的时敦胜,举家南迁,时敦胜在此居住,为了安全,在朱油坊村四周建造寨墙,设东门、西门、南门三大门,改村名为朱油坊寨。抗战时期,国民党高树勋部队驻扎,二次修复。土改之后朱家大院充公,初为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现为时姓村民居住。
村庄变迁
年,朱大庄属第八区管辖,建国初期,物资严重匮乏,要让全国人民都吃饱穿暖,必须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防投机分子搞乱经济。为了搞好生产,多打粮食,朱大庄农民成立了互助组、合作社,年成立小乡,年3月份改为北常集大乡。
年6月13日晚上,朱油坊刮起了12级台风,砸死四人,房子几乎全部毁坏倒塌,树木东倒西歪,庄稼大面积被淹,人们从水里抢救一些庄稼,用木板漂在水上拉出来。由于受灾,粮食绝产,群众生活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年刮起了浮夸风,各处大炼钢铁,把群众的锅、菜刀,凡是铁东西都要上交,群众饿着肚子用土灶的炉子炼钢,因为不懂技术,把好好的铁锅砸烂扔进炉子内烧,出来的都是一坨坨不中用的铁疙瘩。
年生产实行大兵团作战,以营为单位搞军事化行动。到处深翻地,不分白天黑夜,口号是“赶星星超月亮,小雨大干,大雨小干,不下雨特干”,搞得热火朝天。
年搞“一平二调”,把粮食集中到营里去,以营为单位基本核算。以自然村为单位搞食堂,全村群众都在一个锅里吃饭,粮食浪费很厉害,很快就没有吃的了,群众每天吃不饱饭,地里的活还要照常干,个个怨声载道,消极怠工。
改革开放后,朱大庄村的变化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村民破草屋换成了新瓦房,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翻身不忘共产党,富裕不忘新社会,人们积极卖余粮,交公粮,支援国家建设。
朱大庄集市明朝初期,富商朱氏在此建庙,形成庙会,吸引各地商人在此聚集,经商、做生意的氛围自古就有,从而形成了传统。后逐渐发展成集市贸易,方圆几十里的百姓把能交易的东西都拿来交易,集市上的商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朱大庄集市贸易,汇集了八方的财力人力,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每到腊月年关和三个古会(初三、十三、二十三)时,周边各县的人们都来赶会,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资料收集:朱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