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9月14日,单县李田楼镇齐楼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行敬老互助合作社首届分红大会。绿荫环抱里,悠扬音乐中,51名身披“年长社员”金色字样绶带的村民,兴高采烈地接受合作社的基金合作红利。
齐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敬老互助合作社成立于年8月8日,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吸纳“乡贤社员”存储资金.6万,合作社将资金发放给需要的村民获取的利息、产业项目收益的40%,无偿给予“年长社员”养老。“我们每位‘年长社员’首次分红元,切身感受到了乡贤一份敬老情和一颗爱老心。”
齐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支部书记、敬老互助合作社理事长齐泮彬介绍说,敬老互助合作社把全体村民的心连在了一起,不仅会壮大集体经济、凝聚党心民心、增强群众集体荣誉感,还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他们探索出的是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年近耄耋的胡保田老人高兴地说:“我和老伴都是‘年长社员’,把家里的闲钱放在合作社很放心,从合作社贷款的人都村里乡邻,知根知底,我很放心。我老伴分了块钱的红利,够花一阵子了!”
“乡贤社员”齐俊兴在合作社入股了2万元,他感觉最有意义的是因为自己的“文明存储”,能帮助老年人养老。“作为互助合作社的一名社员,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还能为老人献一份爱心,我觉得很值得!”齐俊兴动情地说。
齐泮彬还是“乡贤社员”,他入股7万元。“大伙儿抱在一块发展经济、爱心养老,看到老人们领到红利时候的高兴劲儿,我感到很激动。”齐泮彬说,他们的合作社及其理事们主要解决的是“钱怎么进、钱怎么花、钱怎么发”的问题,把“乡贤社员”、“年长社员”进来的钱产生最大的利润、提供最有大的保障。他们的敬老互助合作社将继续探索推行“农机+服务”、“劳务+服务”、“土地+流转”、社企+联营”的发展模式,年底还按照合作社的章程按股分配收益,让村集体、“乡贤社员”、“年长社员”这一利益共同体互帮互助的作用发挥得更大,为“年长社员”老有所有提供一份保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何慧丽认为,齐楼村走的是“轻投资重平台”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这种党支部主导的“资金互助服务、生产服务、供销服务”的新型合作经济,是通向新型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路径,值得其他村庄学习借鉴。
链接:
敬老互助合作社让老人腰包多一份“养老钱”
单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敬老互助合作社是由村党组织领办,乡贤和长者自愿参与,农民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用的综合服务组织。其核心理念是“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旨在为村民提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让老年人的钱“用”起来。合作社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封闭运行,内部循环,入股分红,自负盈亏,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原则,合作社社员分为长者社员、乡贤社员、集体社员、土地入股社员、房屋入股社员等,其中长者社员为60周岁以上的通过自愿交纳-元资金入社的本村村民,每年可享受优先分红。通过开办合作社,让老年人的钱“闲”钱“用”了起来。
让老年人的钱“活”起来。敬老互助合作社分别选举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互助金审批小组、资产评估小组等组织机构,同时制定了章程。村里的老年人把积累的资金以股金的形式入股,乡贤社员以1-10万元为股金,两年不领取任何收益。敬老互助合作社筹集的资金通过借款利息收入、农资集中采购收益、资产经营收益三种方式营利,盈余按照一定比例用于社员分红、公益事业发展,年长社员养老红利占比最大。通过敬老互助合作社,让老年人的钱“活”起来。
让老年人的钱“多”起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普遍面临融资难题,在外部金融难以有效满足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农民通过内置金融合作社,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聚集闲散资金,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老年人将闲置的资金、房屋、土地等作价入股,由合作社统一调配运营,资金、房屋、土地得到循环利用,老年人从中获得分红,实现农户和村集体双赢共富。
敬老互助合作社开辟了农民“死资产、死资源”变“活钱、活资本”的新路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动力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