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志怪中的真实——聊斋志异的另一面》我们说到,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不光是有狐神鬼怪的故事,还有一些我们忽略的社会事实和见闻,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都是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迂腐。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聊斋志异》中,关于中外交往的历史呼应内容。
整部《聊斋志异》中涉及到中外交往关系的篇目共9篇,这其中包含的交往主体类型较为多样,中外政府及中外民间的各类交往基本上都有所涉及。
在《狮子》篇中说到:“暹罗贡狮,每止处,观者如堵。其形状与世传绣画者迥异,毛黑黄色,长数寸。或投以鸡,先以爪抟而吹之,一吹,则毛尽落如扫。”这一段描画具体生动,似为作者亲见或亲闻。
《批点聊斋志异》清刻本书影暹罗原为泰国旧称,“暹罗贡狮”之事虽未见于正史记载,但明清之际外国贡狮贡物却是屡见不鲜。同样在《大鼠》之中亦提及万历年间外国贡“狮猫”之事。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中外宗藩体系的一种现实。
《狮子》插图《安期岛》一篇中讲述了明代官员刘洪训出使朝鲜所经历的一番奇遇。书中描绘了刘洪训入朝鲜之后登上仙岛的故事,这是作者蒲松龄在刘洪训出使朝鲜的史实上的艺术加工。
刘洪训其人在《明史》中是有明文记载的,明朝天启元年(年),刘洪训以翰林院编修职衔奉命出使朝鲜,归国途中却发现陆上归途已被后金占领,于是在朝鲜国王的帮助下,刘洪训带领的使团乘船穿过渤海,最终在登州地区上岸归国。
《批点聊斋志异》清刻本书影清代山东地区的旱涝灾害频仍,《水灾》篇前部分记载:“康熙二十一年,苦旱,自春徂夏,赤地无青草……雨暴注,彻夜不止,平地水深数尺,居庐尽没。”关于这次灾害,《清史稿》中也有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六月,章丘大水,水溢。七月,单县、新城、邹平等县大水。”
此篇后部分还写了另一个故事,其中提到康熙年间的平阳地震:“康熙三十四年,平阳地震,人民死者十之七八。城郭尽墟。”《康熙实录》中记:“四月初六日平阳府地震,房舍倒塌,人民损伤。”《清史稿》中亦有载录。
《批点聊斋志异》清刻本书影此外书中还有一些篇目涉及到与非洲、琉球等地的外交信息,也是当时历史实况的一个投影。
这也说明,明清时期虽然是处在历史中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下,但仍然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外交活动,且这类外交活动以政府间的官方交往为多。
蒲松龄采风图《聊斋志异》之中还有许多内容都涉及到当时的社会实况,例如其中多有展现士子商贾的生活状况、民间的宗教信仰、政府对海难的救济、起义与寇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多维度的历史资料。
借用梁启超先生在谈论古典小说史学价值时说过的一句话:“须知作小说者无论骋其冥想至何种程度,而一涉笔叙事,总不能脱离其所处之环境,不知不觉遂将当时社会背景写出一部分以供后世史家之取材。”
其实,无论何种体裁之典籍,首先都需将其置于历史文献的地位,去挖掘其中丰富的史料价值,如此,无论是做历史研究亦或只是单纯去了解历史,可供参阅之史料便会更加丰富多样。
《聊斋志异》青柯亭刻本本文所引《批点聊斋志异》为清人蒲松龄所撰,王士祯评,何守奇批点。
若需免费阅读更多电子资源,搜美斯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