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往事单县时楼镇徐集村

编辑/朱秋霞

徐集下辖徐集、周庄、夏庄、丙灵宫、赵庄、张庙六个自然村。年成立徐集大队,年3月,体制调整,徐集大队变更为行政村。

村名由来

徐集村清嘉庆年间(-),时氏自东平楼分迁来此,取名时花园。后来成了集市,众人又以徐庄户顶为名,议称徐集。

周庄村明洪武四年(年),周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周庄。

夏庄村据《夏氏族谱》载:明洪武四年(年),夏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夏庄。

丙灵宫村据《陈氏族谱》载:明初,陈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先居单县城里,后迁至城东北建村陈大庄。清康熙十二年(年)迁此建村,因此处有座古庙,名丙灵宫,遂以庙名代村称。

赵庄村明末清初,赵氏自郓城县赵楼迁此建村,名赵庄。

张庙村傅氏始建,名傅庄,有村年代待查。明万历末年(年)张氏自今蔡堂镇四座楼迁来,建有庙宇,改称张庙。

村庄往事

盐土山台子夏庄村东北角有个盐土山台子,占地四亩,高约5米,几乎是寸草不生,更不用说植树造林了。据老年人讲,百余年前,村里有位地主夏山虎,善于施舍救济穷人,拱手把这几亩地让给大伙使用,这片土地地势高,且全是盐碱,是淋盐的好地方,因此村民就集中到这里淋盐,有推车的,也有挑担的,四处去刮盐土,回来后把盐土放入大筐中加水浸泡,淋出盐水放到晒池中晒,经风吹日晒后,池中即可有结晶出现,这就是小盐,大盐即贵又缺,吃不起,小盐便宜用来食用,剩余到市场去卖,换些钱来维持生活。淋盐剩下的盐碱土、堆积在这片土地的中间,天长地久堆积成山。解放后土山台子逐渐消失,成为耕地。

徐庄古屋位于徐集西北角,据说是徐黑楼地主家的庄园地,今徐集村的前身,这里是一片凸起的高岗地,大伙都称徐庄屋,土质沙碱,在上面种庄稼只有稀稀几棵苗,产量很低,其间夹杂着很多砖头瓦片,不便耕种。据传,地下有十八缸银子,如深挖细找一定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生产队在庄屋附近挖地瓜窖,挖出一罐生锈的铁钉和数枚古铜钱,百姓都说,这地方邪气,不能再挖了,再挖就得出事,这本来是银元,却变成了一罐生锈钉,结果把窖填平,改到别处去挖。

有村民在庄屋附近挖出过瓷盘、瓷碗、石蒜臼子等物,因不识货,被收藏人低价买走了,挖出过砖和瓦垛,蓝瓦足有二千片,据说是黄水泛滥,庄园被黄沙淹没造成的。

这片土地现在已盖上了一排排新瓦房,村民说,或许还有许多好东西在地下深埋着。

集市贸易徐集曾是个古老的集市,清嘉庆年间,时氏自东平楼迁来之后,此地逐渐发展成了集市,村名也改为徐集。市场以南北大道为主,东西巷街为辅。解放前后,集市贸易相当繁荣,每月逢单成集,集市上有票号、钱庄、客店、杂货店、饭店等店铺,卖粮、卖菜、卖吃、说书卖艺的,铁匠、木匠、锡匠等手艺人忙碌不停。而且农闲时节,集市上还经常有外地剧团来唱大戏,吸引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赶集看戏,好不热闹。

年,时楼人民公社成立,随后在时楼成立了集贸市场,徐集集市被撤销,各路生意人自寻门路,有的远走他乡,徐集的古老的集市贸易消失了。

资料搜集:李圣才黄力时维香时圣轩李瑞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5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