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董店乡部分
董店
明洪武四年(年),董位西由郾城迁睢州,居蛟龙塔(今无此村名);
嘉靖年间,七世董敏由蛟龙塔迁黄庄村端,设店,称“董家店”;
清咸丰三年(年),黄庄、黎庄、侯庄、姜庄及董家店五村合并,合筑一寨,因董家店临南北大道,远近闻名,称“董店寨”。
寨建四门,东门书“紫气迎人”,西门书“金星焕彩”,南门书“熏风和畅”,北门书“辰极交辉”。王老人集的集市迁此,又称“董店集”,简称“董店”。
王楼
据《王氏族谱》:王氏原籍陕州城内王家胡同。明洪武四年(年),始祖王琏由陕州仕睢州教谕数载,租地寄居于此,筑楼,故名“王楼”。
马庄
清顺治年间,吏部郎中改陕西肃州道马刚致仕居此,以氏名村。
村东南有明永乐时某指挥使墓;马刚墓在王老集西,马庄村南。“文革”间,墓被发掘。出土器物散失民间。
王集
北宋靖康年间,王氏避金兵由河北逃此,成村称“王小庄”。
传说明初,一知府经此,见百岁老叟,红锦束发,足蹬花鞋,问:“老何有少心?”答:“吾虽过百岁,家尚有百四十一岁老母。”知府奏于帝,帝悦,御笔亲题:“花甲重逢尚余三七岁月,古稀再度犹增一载春秋。”建坊旌表,赐村名“王老人集”,简称“王集”。
清咸丰后,集市迁董店。国民党睢县县长柴建瑞系村人。
赵堂
明嘉靖二十二年(年),赵氏迁此建村,筑庙堂,称“赵堂”。
汤郭庄
清代,汤若眉由董店迁此,称“汤庄”。几年后,郭宏量避水患由蒋坡楼迁汤庄西端,称“郭庄”。后二村合并,称“汤郭庄”,后汤氏不居,仍称“汤郭庄”。
殷庄
清初,殷长兴、殷长青二兄弟由五里庙迁此,称“殷庄”。
马口
宋朝时,村临运粮河道有渡口,名马河口,村以渡口名,简称“马口”。
柴寨
据《柴氏家谱》:明洪武年间,柴氏始祖柴三全,以军功授睢阳卫指挥使,携家眷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屯田筑寨,称“柴家寨”,简称“柴寨”。
大付庄
据《付氏族谱》:付浑裔贞筠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年),由城内迁此,,称付庄。与小付庄相对,称“大付庄”。
小汤庄
清朝庠生,汤之瓻,两浙盐运司、借补绍兴批验所大使,由城内汤氏故宅迁此,因村小人少,称“小汤庄”。民国初年,村内无汤氏,仍称“小汤庄”。
陈楼
清顺治十三年(年),陈甫由城内迁此,筑楼,称“陈楼”。
村北有明万历时户部尚书李汝华为母崔氏所建庙遗址。
清初,村人武林高手陈清渭智擒武林败类白邦耀,其故事流传甚广,所用枪头,今存县图书馆文物收藏室。
田堂
清康熙年间,田某由城东北二十里田花园迁此,建堂,称“田堂”。
村南有明窦繁墓碑1通;据传该村为明吏部尚书李汝华出生地。
辘轳湾
宋初,七里河经此折弯,状似辘轳,故名“辘轳湾”。
刘小庄
据《刘氏族谱》:明初,刘顺兴由山东单县迁睢州西南十八里榆林,肇迹曹楼,派衍董店。
清乾隆五年(年),刘永禄携妻吴氏,由董店迁此,因人少村小,称“刘小庄”。
河沿
据《蒋氏家谱》载:明万历年间,蒋奇瑞由城内迁此建村,因村处徐大楼与付庄间小河北岸,故名“河沿”。
张营
明洪武年间,为促生产,军队三分操练,七分垦荒屯田。睢阳卫军官张氏于此守营屯田,故名“张营”。
黄城寨
据传,汉高祖刘邦于芒砀山斩蛇赵义,挥师西征,曾停留于此。后人筑寨,村称“皇停寨”,演称“黄城寨”。
元大德元年(年),河决,田园、村舍毁坏严重。
今存明宣德炉1尊。
王庄
据《王氏族谱》载:明初,河北原武大隅首人王甫、王克中兄弟从戎。
洪武十八年(年),调汴坚城卫于睢,称睢阳卫,王氏兄弟随军,屯田于睢州,王克中屯居于城南平岗集西。
清乾隆十年(年),十六世王学礼由平岗迁此,以氏名村称王庄。
田楼
清康熙四十七年(年),科武举田廷宝,由尚屯东田庄分居迁此,筑楼,因村小称“小田楼”,今称“田楼”。
尤寨
清嘉庆十五年(年),科举人尤梦可,由尤旗屯迁此,为防水患筑起土寨,称“尤寨”。
清末,尤氏外居,仍称“尤寨”。
牛寨
牛氏先祖兄弟八人,姊妹一人。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豫,恐下代互不相识,将锅摔成九块,做认宗之凭,八兄弟其一迁此筑寨,称“牛寨”。后牛氏外居,仍称“牛寨”。
五里庙
据《王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年),王氏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仪封,继而迁睢州野鸡岗东北五里老家庄。
其子王润由老家庄迁此,于村西建白衣奶奶庙,距旧城五里,称“五里庙”。
程花园
据《睢州志》载:程应登,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年)来任睢州知州,设府第于旧城内濯锦池岸边,置田于程寨,后于程寨东南半里许,辟园种花,称“程花园”。今村内无程氏,仍称“程花园”。
罗楼
明初,罗仲玉由江南庐州府庐江县金斗驿随燕王北征有功,授指挥佥事,驻睢阳卫,于此屯田建村,筑楼,称“罗家楼”,简称“罗楼”。
程寨
明代,程氏官宦府第设于雎州旧城内濯锦池岸边,置庄田于此,筑垣避水,称“程寨”。
清初,李氏由直隶开州东六十里榆树园迁此,程氏外居,仍称“程寨”。
村西南隅原有罗网庙,庙中有井,据传汉刘秀被王莽追赶至此,秀藏于枯井中,井口被蜘蛛网住而免于难,故以此为庙名。清代庙毁,遗址仍清晰可辨。
邹楼
据《六姓族谱》载:始祖开创大明有功,受封显爵。因遭奸佞陷害,家人四散。六兄弟借移民之机,由山西洪洞县隐居睢州西南四十里草寺(今名寺前李)。
兄弟由草寺分居时相约:以王、郑、张、邹、常、武各认一姓,各去一方。
清咸丰年间,十七世邹运生迁此筑楼,称“邹楼”。
周油坊
据《周氏族谱》载:周氏始祖居安徽庐州府巢悬村,后迁周寨。
清初,周一庆携妻王氏及子周良信由周寨迁此,建油坊,称“周油坊”。
东、西玉皇庙
明初,王氏由原籍山西龙门县西北大王村迁睢。
明宣德十年(年),衢州府教授王思恭,致仕居此,建北斗大寺,村以寺名。
清乾隆五十一年(年),河决龙门寨,村淹寺毁,水退建庙,内供玉皇大帝,更村名为“玉皇庙”。
解放后村分为二,东为“东玉皇庙”,西称“西玉皇庙”。
田孙庄
据《田氏家谱》载:清雍正年间,候选吏目田建,由尚屯东田庄与孙姓同迁此建村,故名“田孙庄”。
豆子营
据传宋朝时,此为解子八河码头,船载大豆于此停泊,进行交易,故名“豆子营”。
北刘楼
明洪武年间,胡氏居此,称“胡大庄”。
明初,刘氏由宁陵桃园社迁睢城西三里刘庄。嘉靖年间,五世刘彦玺携子刘辅、刘明弼、刘勋由刘庄迁此,后刘氏为官,筑楼改称“刘楼”。
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别于城南刘楼,更名“北刘楼”。
年11月21日夜,村遭土匪数百人洗劫,抢走牲畜多头,绑架人质三十余人。
雷屯
明正统六年(年),雷震由大嵩卫调睢阳卫,屯田于此,故名“雷屯”。
清咸丰年间,捻军四起,土匪猖獗,村人并村筑寨,北有孟庄,西有刘花园、东北王阁、东南许庄并入,后雷氏不居,仍称“雷屯”。
泊头
宋朝时临运粮河,此系泊船码头,故名“泊头”。
赵楼
据《赵氏族谱》载:清康熙年间,赵敬臣自东赵堂(即今董店西北1.4公里赵堂)迁此,筑楼,故名“赵楼”。
民国十七年(年),村红枪会大战土匪于皇台,死3人,村人尚武,宁陵县阳驿群众赠村红枪会“东北保障”匾一方。
曹庄
宋末,曹姓居襄邑城内,明初,迁城东北伯党集。明末,曹氏避兵由伯党集迁卫辉。十余年回归。清康熙时,曹大玉由伯党迁此,筑楼,称曹楼。村北建玉皇庙,村以庙名。后以氏名村称曹庄。
皇台
据《皇甫氏族谱》载:宋朝时,皇甫氏由河北广平府肥乡县乐丰堡迁此,因地势低洼“皇家洼”,简称“皇洼”。
明洪武四年(年),村人皇甫仲和官迁钦天监监正,改皇洼为“皇台”。
清咸丰三年(年),西吴庄、北孟庄、东杨岗子并入,筑寨成集,称皇台寨或皇台集,简称今名。
原寨通四门,四门楼俨然高耸,东日“震启福”、西日“兑金禄”、南日“离炎祯”、北日“坎斗祥”。解放前寨墙、寨门、寨濠完整,今仅存遗址。
村东南隅今存明正统七年(年)皇甫视听白玉石碑一尊。
陈庄
据《蒋氏族谱》载:明中期,蒋氏于此辟园种花,称“蒋花园”;
据《陈氏族谱》载:明天启六年(年),陈莱州由陈州东南三十五里陈老家来任睢州教谕,定居睢州北二十里陈小楼。
清雍正三年(年),陈—人由陈小楼迁此,更名“陈庄”。
楚楼
据传,元代桑氏居此,称“桑庄”。
明正德年间,高氏迁此筑楼,更名“高楼”。
崇祯十五年(年)九月二十五日,河决,楚天福避水患由考城楚庄逃睢,定居于城东十三里王旗电(即今王吉电)。
清康熙年间,楚天福儿子楚朝瑞由王旗电迁汤庙。
楚朝瑞次子于乾隆年间,由汤庙迁此筑楼,更名称“楚楼”。
今楚氏不居,仍称“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