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伏后,菏泽气温一路飙升,自7月20日至7月24日,我市的最高气温一直在37℃左右,气象部门持续发布高温预警。炎热的天气,对市民的出行造成了不便,也发生了不少的中暑事件。7月24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市急救指挥中心了解到,自7月24日凌晨,截止至16时,菏泽市就有9人因中暑而拨打急救电话。而自7月12日入伏以来,全市已有49名市民因中暑而拨打急救电话。现场测试,地面温度就高达44.2℃接连几日的高温,让市民们叫苦不迭,即便在清晨,迎面吹出的风也是热的,出门晨练的人也是大汗淋漓。早晨的太阳,把热烘烘的热气撒向高楼密集的都市,走在街头的人们就像是炉前工般饱受煎熬,而中午时分的菏泽市区,阳光灼得人皮肤发痛,街上行人大为减少,骑着电车的市民或戴着各式遮阳头盔,或披着遮阳披,尽量避免太阳的曝晒和灼伤,“热”已然成为人们见面时感叹最多的字。7月24日14时许,经过反复的心理斗争之后,记者最终还是拿着温度计外出测试。外出不到一分钟,记者的衣服就已经湿透,汗如雨下。而记者将温度计放在地上,仅仅2分钟的时间,温度计上数值就已飙升为44.2℃。一天就有9人中暑而拨打“”“喂,吗?我这有人中暑了!”7月24日,家住菏泽城区的市民拨打急救电话求助。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员紧急派发救护车,经治疗,中暑的市民已无大碍。“这几天天气较热,市民在外出时一定要注意防暑。”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员说,自7月24日凌晨,截止至16时,我市就有9人因中暑拨打急救电话,其中东明县、郓城县、单县、鄄城县各发生一例中暑事件;曹县发生两例中暑事件;牡丹区发生三例中暑事件。而自7月12日入伏以来,截止目前,中暑的患者高达49例。医生:中暑后,一定要做这几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伊修彪介绍,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的病人会出现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通常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后,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而轻症中暑的病人除了有先兆症状外,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状。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而重症中暑在临床上可分为热衰竭、热射病和热痉挛3种类型,医院救治。在炎炎夏日,如何预防中暑呢?伊修彪主任提醒道,在高温天气下,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而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在高温下,一定要注意防晒,出行避开正午前后,户外活动应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在夏日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睡眠,不要熬夜,夏日日长夜短且气温高,人体代谢较快,很容易睡眠不足,从而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诱发中暑。平时可多饮一些绿豆汤、山楂汁、菊花茶、黄瓜汁等饮品。这些可降低体内热量,预防中暑,除此之外,夏季一定要注意饮食,少食高油高脂的食物。”伊修彪主任说,发现有中暑的患者,一定要迅速将患者搬移到通风、阴凉、干爽处,并为其降温,并未患者适当地补水,如症状严重者,医院进行治疗。(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淑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