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位恋人,一份情,一段往事,都与一碗热气腾腾的单县羊肉汤有关。——题记
近现代描写,叙述,赞扬单县羊肉汤的文章不胜枚举,但作为一位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单县80后,我应该,也理所当然为老家单县羊肉汤写一篇小文章,来表达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来记述我成长过程中的见闻故事,来唤醒上世纪属于我们八零后,九零后儿时的独家记忆。
我常说:“回家,是一条永远都走不完的道路。”我最钟情的是鲁西南大平原一望无际的麦浪滚滚和黄土地上空的白云朵朵,那是相思,亦是乡情,更是情怀。
追根溯源,单县羊肉汤始创于清嘉庆年间(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最初是由徐、曹、朱三家创意开设了“三义和”羊肉汤馆,以其新颖特色在单县城里崭露头角。后来不知何故三家分营,各安生业,徐家以技术优良制作精细而一枝独秀,声名鹊起,成为单县羊肉汤的正宗。但由于所营项目过多,难免顾此失彼,羊肉汤生意没有形成大的气候。20世纪30年代中期,徐家传人周氏、窦氏和吕氏共同筹资,联合创建了“三义春”羊肉汤馆。坚持以仁义为本,以技艺为先,不断开拓创新,使制作工艺更臻完美。单县羊肉汤由此名声大噪,不仅风靡全城,而且远扬天下。“三义春”也成为代表单县羊肉汤的当家品牌,当时高挂于汤馆门首的木牌匾额,为当地知名文人陈布经先生手书汉隶,曾经是单县城里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慕名而来品汤赏字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不独名人雅士趋之若骛,就连普通百姓也频繁光顾,人气商机极一时之盛。应当说,“三义春”主人在单县羊肉汤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单县羊肉汤被列入中华名吃菜谱,以其殊异的特质,顺理成章地为汤羹一族赢得了一席之地。以汤入谱,这在门槛高严的美食家庭谱系中,还是首开先河。跻身于名吃行列的单县羊肉汤,与金华火腿、北京烤鸭并称为南腿北鸭中间汤,并以中华第一汤享誉神州。
单县老县长、菏泽市原副市长、菏泽学院原党委书记、菏泽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张存金先生文章中曾提到:“作为地方传统名吃,单县羊肉汤有其明显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单县优质的青山羊和天然的水质,用外地的羊肉或水熬制出来就要大为逊色了。单县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南有黄河故道,北有大沙河,水草丰美,绿树成荫,阳光充足,气候适宜,是全国著名的鲁西青山羊繁育基地。在这里繁衍生息的青山羊膘肥体壮,肉质细嫩,腥膻味小。尤其是有过生育又终止繁殖的“蒙羊”和挤碎睾丸失去交配能力的“捶羯”,肉质更加丰腴肥美。单县地处平原,水质纯净,蕴涵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许是天地作合,自然造化,优质水和优质肉给单县人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高天厚土,物阜畜旺,单县羊肉汤的应运而生,可谓得天时之缘,地利之便,人杰之灵。近年来,外地开设的单县羊肉汤馆,凡能立得住叫得响者,无不凭靠了单县之羊与单县之水的有机结合。
以象形会意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汉字,其精巧的结构多取之于现实生活。“羊”与“大”结合组成“美”,“羊”与“水”结合则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美“羹”。由此看来,羊肉做汤是人类饮食文明的一大进步,羊肉汤早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结下了不解之缘。传统单县羊肉汤及新生代的制作工艺,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弥足珍贵,是单县人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现。实际上承载的是单县这个地方的历史和人文,蕴涵的是这一方的风俗,这一方的文化。而文“化”了的羊肉汤,给人们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感官上的舒适,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精神上的审美享受。品味单县羊肉汤,与其说品的是独具浓香的美味,毋宁说品的是富藏哲理的文化。惟其出奇制胜,方才博大精深。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时代,人们普遍